第151回 北遼敗滅(六)
「蕭峰可在?」
這位騎士在軍陣前高聲叫道。
蕭峰在後軍中,只感到內心咯噔了一下,隨即咽了口口水。
一旁的一名偏將轉頭看著蕭峰,等待示下。
片刻後,蕭峰朝偏將搖了搖頭。
偏將從軍陣縫隙中馳馬上前,道:「你有話就說。」
「聖上命我來問蕭峰,為何謀反作亂?」
遼主的騎士高聲問道。
於虛雨多少懂些契丹話,知道若不能當即立斷處置此事,軍心一定會大受影響。
他略一思忖,命令身邊函谷弟子蕭偉,彎弓搭箭瞄準了那個囂張的遼國騎士。
那位騎士正準備話歸正題。就在此時,響起一聲輕微的弓弦聲,隨即正準備繼續大呈口舌之威的騎士慘叫一聲栽落下馬。現場頓時寂靜下來。
蕭偉口才甚佳,射死這位騎士後,他按照於虛雨教導,蘊足內力揚言道:「蕭大王功高蓋世,北院大王調撥離間,欲與昏君聯合害死蕭大王。北院大王已經伏罪,蕭大王欲殺死昏君,另迎新主。若是蕭大王的忠心手下,就隨我迎敵。」
蕭偉之言顯然鼓勵起士氣,做為遼國的英雄人物,被人陷害而不得不反,確實讓人同情。
函谷弟子各率親兵,率先往前衝去。
千餘丐幫高手扮成的蕭峰親兵護衛,也往前衝殺過去。
常人都有依從的思想,當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正確的時候,明明這件事本身是錯的,往往給人一種正確的印象。
函谷弟子所率親兵加起來約有五六千人,丐幫千餘精銳和蕭峰的親兵往前一衝,萬餘人沖了上去。
函谷弟子親兵往前,其餘士兵自然也隨著上前。
心中猶豫的士兵,見迎合蕭偉者如此眾多,不由也隨之往前。
按照於虛雨對策,函谷弟子率所部將遼主親兵衝擊為幾截,對遼主所部圍而不殺。
集中兵力擊殺其餘幾股兵馬。
耶律洪基最初以為以他的威望,真正能與他交戰的只有蕭峰的親兵。
如今見衝上前的卻有無數將領,才知道大大失策,欲要退回宮中,去被丐幫高手與中原群雄攔住後路。
所幸遼主此部兵馬,未遭重兵圍攻,士兵按照指令,將這股兵馬團團圍住,用弓箭射住陣角,卻沒有往前攻擊。
耶律洪基聽左軍、右軍方向皆傳來激烈的廝殺聲,知道左右兩軍敵不過人數超過幾倍的蕭峰兵馬,失敗和死亡將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耶律飛揚在內宮城牆上觀戰,見左右兩軍基本覆滅,中軍也被圍得如鐵桶一般。
他集結城中所有兵力,打開宮門,欲要殺出一條血路,救回耶律洪基中軍。
兩軍廝殺激烈,相互間損折眾多。蕭峰所部士兵既然已經大開殺戒,對於耶律洪基的敬畏之心也拋到腦後,殲滅幾股禁衛軍後,集兵殺往中軍。
函谷弟子在禁衛軍中任職的,被圍在其餘左右兩翼的將領。
在廝殺開始,這些將領率領親兵反水,都喊道:「蕭大王無罪,我等助蕭大王殺敵。」
他們這一反水,一是動搖了遼主親兵的士氣,二是堅定了蕭峰所部的信心,因此左右兩翼的戰鬥,異常順利。
蕭峰部兵殺紅了眼,紛紛擁上中軍。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道:「事已至此,我等擁蕭大王為主,大家都是開國功臣。」
盲從的心理和功利的想法,讓這些熱血沸騰的士兵紛紛上前。眼看中軍將短兵相接,進入殘酷的戰鬥中。
耶律飛揚率兵接應,一馬當先,被傳功長老一箭射中,栽於馬下。所部群龍無首,見大事不妙,不敢接戰,又返回宮城。
遼主中軍函谷弟子約有十餘名,都是些重要將領。
在大戰開始進行慘烈階段時,他們帶著親兵簇擁在遼主四周。
耶律洪基以為他們是忠心護主,其實他們正在尋找有利時機,將他生擒。
耶律洪基的親兵消耗幾盡,立在於虛雨身側的蕭偉,對著遼主身邊的函谷弟子,高喝一聲,道:「你等受蕭大王厚恩,可以擒下昏君,擁立蕭大王為主。」
在耶律洪基瞠目結舌中,他自以為這幾名忠勇無比的將領,掉轉矛頭,上前來點中他的穴道。蕭峰見大局已定,也不去進攻皇宮,徑回府上。
於虛雨知道蕭峰此時心情,也不去打擾他,讓函谷將領分頭安撫居民,接管降兵。命人將耶律洪基押來,要和他進行一次深談。
耶律洪基被擒,只覺萬念皆灰,死前遭受一番折辱定然難免,太后、皇后、妃子、兒女定然會被斬草除根。
他想起蕭峰受他重恩,如今卻如此對他,心中憤慨不已。
他穴道解開後,立即大聲道:「蕭峰,你有何面目見我。」
室內沒有回音,耶律洪基從地上爬起來,環顧四望,見室內只有一位年輕人,甚是面熟。
耶律洪基指著他說:「你去叫蕭峰過來見我。」
於虛雨靜靜的看著他,顯示出一種榮辱不驚的雍容,他微笑著說:「蕭峰因為無顏見你,所以我來與你長談一番。」
耶律洪基把手一甩,氣憤的說:「你是何人,與我長談,夠資格嗎?」
於虛雨哈哈長笑一聲,道:「中國皇帝與大遼國主長談,難道沒資格嗎?」
耶律洪基聞言一怔,死死的盯著於虛雨,一時回不過神來,大腦一片迷茫。
他曾經敗在於虛雨手下,但想不通於虛雨何時來到大遼,更想不通蕭峰為何將自己交到他手上。
他心裡始終認為,蕭峰與於虛雨應該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們何時已經言歸於好?
於虛雨靜待他回過神來,道:「你且稍安勿燥,待我講給你聽。蕭峰其人,忠義雙全,他為丐幫弟子,若不為丐幫做些事情,他覺得愧對丐幫眾人。但他又是契丹人,若為丐幫出賣遼國,他又覺得是民族罪人。他因此寢食難安,覺得無顏見你。我這次到北遼來,與你得以一番深談,也是一個機緣。」
耶律洪基不待於虛雨說完,道:「我看蕭峰此人非奸邪之輩,因此對他不加防範,委以重任。若是你在後策劃,我墜你計中,也是心服口服。」
於虛雨道:「你為大遼天子多年,所為何事?」
耶律洪基道:「揚我契丹人國威,拓展我大遼疆土。」
於虛雨搖搖頭道:「你的思路本身就有失誤,因此大遼這些年中未有太多長進。為人君者,先要使子民少些血腥,然後在不動刀兵形勢之下拓展疆土。你的思路與漢武帝思路相合,若有寸進,必是拿百姓性命來換取你的名聲。」
耶律洪基聞言,不服氣的說:「你為中國皇帝之後,也未做多少功績。」
於虛雨哈哈笑道:「大宋朝時,每年要向遼國進貢綢緞若干,現在我中國卻不會如此做。前些時日,我兼併吐蕃,卻未用中國一兵一卒。如今周邊諸國,除西夏為我岳父之國,大理為我義弟之國,北遼現在也在我掌握中。我這些功績,都未動用刀兵,但是成效顯著。我為中國皇帝,其目的若是為我個人享樂,我盡可以逍遙江湖。但既然我是中國人,則要將周邊統一,將周邊少數民族皆納為我中國子民。如此,邊民再無戰亂苦痛,成為太平盛世。如此雖然損害各國皇族利益,但是百姓卻得益非淺。」
這位騎士在軍陣前高聲叫道。
蕭峰在後軍中,只感到內心咯噔了一下,隨即咽了口口水。
一旁的一名偏將轉頭看著蕭峰,等待示下。
片刻後,蕭峰朝偏將搖了搖頭。
偏將從軍陣縫隙中馳馬上前,道:「你有話就說。」
「聖上命我來問蕭峰,為何謀反作亂?」
遼主的騎士高聲問道。
於虛雨多少懂些契丹話,知道若不能當即立斷處置此事,軍心一定會大受影響。
他略一思忖,命令身邊函谷弟子蕭偉,彎弓搭箭瞄準了那個囂張的遼國騎士。
那位騎士正準備話歸正題。就在此時,響起一聲輕微的弓弦聲,隨即正準備繼續大呈口舌之威的騎士慘叫一聲栽落下馬。現場頓時寂靜下來。
蕭偉口才甚佳,射死這位騎士後,他按照於虛雨教導,蘊足內力揚言道:「蕭大王功高蓋世,北院大王調撥離間,欲與昏君聯合害死蕭大王。北院大王已經伏罪,蕭大王欲殺死昏君,另迎新主。若是蕭大王的忠心手下,就隨我迎敵。」
蕭偉之言顯然鼓勵起士氣,做為遼國的英雄人物,被人陷害而不得不反,確實讓人同情。
函谷弟子各率親兵,率先往前衝去。
千餘丐幫高手扮成的蕭峰親兵護衛,也往前衝殺過去。
常人都有依從的思想,當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正確的時候,明明這件事本身是錯的,往往給人一種正確的印象。
函谷弟子所率親兵加起來約有五六千人,丐幫千餘精銳和蕭峰的親兵往前一衝,萬餘人沖了上去。
函谷弟子親兵往前,其餘士兵自然也隨著上前。
心中猶豫的士兵,見迎合蕭偉者如此眾多,不由也隨之往前。
按照於虛雨對策,函谷弟子率所部將遼主親兵衝擊為幾截,對遼主所部圍而不殺。
集中兵力擊殺其餘幾股兵馬。
耶律洪基最初以為以他的威望,真正能與他交戰的只有蕭峰的親兵。
如今見衝上前的卻有無數將領,才知道大大失策,欲要退回宮中,去被丐幫高手與中原群雄攔住後路。
所幸遼主此部兵馬,未遭重兵圍攻,士兵按照指令,將這股兵馬團團圍住,用弓箭射住陣角,卻沒有往前攻擊。
耶律洪基聽左軍、右軍方向皆傳來激烈的廝殺聲,知道左右兩軍敵不過人數超過幾倍的蕭峰兵馬,失敗和死亡將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耶律飛揚在內宮城牆上觀戰,見左右兩軍基本覆滅,中軍也被圍得如鐵桶一般。
他集結城中所有兵力,打開宮門,欲要殺出一條血路,救回耶律洪基中軍。
兩軍廝殺激烈,相互間損折眾多。蕭峰所部士兵既然已經大開殺戒,對於耶律洪基的敬畏之心也拋到腦後,殲滅幾股禁衛軍後,集兵殺往中軍。
函谷弟子在禁衛軍中任職的,被圍在其餘左右兩翼的將領。
在廝殺開始,這些將領率領親兵反水,都喊道:「蕭大王無罪,我等助蕭大王殺敵。」
他們這一反水,一是動搖了遼主親兵的士氣,二是堅定了蕭峰所部的信心,因此左右兩翼的戰鬥,異常順利。
蕭峰部兵殺紅了眼,紛紛擁上中軍。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道:「事已至此,我等擁蕭大王為主,大家都是開國功臣。」
盲從的心理和功利的想法,讓這些熱血沸騰的士兵紛紛上前。眼看中軍將短兵相接,進入殘酷的戰鬥中。
耶律飛揚率兵接應,一馬當先,被傳功長老一箭射中,栽於馬下。所部群龍無首,見大事不妙,不敢接戰,又返回宮城。
遼主中軍函谷弟子約有十餘名,都是些重要將領。
在大戰開始進行慘烈階段時,他們帶著親兵簇擁在遼主四周。
耶律洪基以為他們是忠心護主,其實他們正在尋找有利時機,將他生擒。
耶律洪基的親兵消耗幾盡,立在於虛雨身側的蕭偉,對著遼主身邊的函谷弟子,高喝一聲,道:「你等受蕭大王厚恩,可以擒下昏君,擁立蕭大王為主。」
在耶律洪基瞠目結舌中,他自以為這幾名忠勇無比的將領,掉轉矛頭,上前來點中他的穴道。蕭峰見大局已定,也不去進攻皇宮,徑回府上。
於虛雨知道蕭峰此時心情,也不去打擾他,讓函谷將領分頭安撫居民,接管降兵。命人將耶律洪基押來,要和他進行一次深談。
耶律洪基被擒,只覺萬念皆灰,死前遭受一番折辱定然難免,太后、皇后、妃子、兒女定然會被斬草除根。
他想起蕭峰受他重恩,如今卻如此對他,心中憤慨不已。
他穴道解開後,立即大聲道:「蕭峰,你有何面目見我。」
室內沒有回音,耶律洪基從地上爬起來,環顧四望,見室內只有一位年輕人,甚是面熟。
耶律洪基指著他說:「你去叫蕭峰過來見我。」
於虛雨靜靜的看著他,顯示出一種榮辱不驚的雍容,他微笑著說:「蕭峰因為無顏見你,所以我來與你長談一番。」
耶律洪基把手一甩,氣憤的說:「你是何人,與我長談,夠資格嗎?」
於虛雨哈哈長笑一聲,道:「中國皇帝與大遼國主長談,難道沒資格嗎?」
耶律洪基聞言一怔,死死的盯著於虛雨,一時回不過神來,大腦一片迷茫。
他曾經敗在於虛雨手下,但想不通於虛雨何時來到大遼,更想不通蕭峰為何將自己交到他手上。
他心裡始終認為,蕭峰與於虛雨應該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們何時已經言歸於好?
於虛雨靜待他回過神來,道:「你且稍安勿燥,待我講給你聽。蕭峰其人,忠義雙全,他為丐幫弟子,若不為丐幫做些事情,他覺得愧對丐幫眾人。但他又是契丹人,若為丐幫出賣遼國,他又覺得是民族罪人。他因此寢食難安,覺得無顏見你。我這次到北遼來,與你得以一番深談,也是一個機緣。」
耶律洪基不待於虛雨說完,道:「我看蕭峰此人非奸邪之輩,因此對他不加防範,委以重任。若是你在後策劃,我墜你計中,也是心服口服。」
於虛雨道:「你為大遼天子多年,所為何事?」
耶律洪基道:「揚我契丹人國威,拓展我大遼疆土。」
於虛雨搖搖頭道:「你的思路本身就有失誤,因此大遼這些年中未有太多長進。為人君者,先要使子民少些血腥,然後在不動刀兵形勢之下拓展疆土。你的思路與漢武帝思路相合,若有寸進,必是拿百姓性命來換取你的名聲。」
耶律洪基聞言,不服氣的說:「你為中國皇帝之後,也未做多少功績。」
於虛雨哈哈笑道:「大宋朝時,每年要向遼國進貢綢緞若干,現在我中國卻不會如此做。前些時日,我兼併吐蕃,卻未用中國一兵一卒。如今周邊諸國,除西夏為我岳父之國,大理為我義弟之國,北遼現在也在我掌握中。我這些功績,都未動用刀兵,但是成效顯著。我為中國皇帝,其目的若是為我個人享樂,我盡可以逍遙江湖。但既然我是中國人,則要將周邊統一,將周邊少數民族皆納為我中國子民。如此,邊民再無戰亂苦痛,成為太平盛世。如此雖然損害各國皇族利益,但是百姓卻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