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回 征討西夏(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干利聞於虛雨大軍分三路來攻,在黃河以北布軍十七萬,防禦中國北路軍進攻;在鹽州路布兵十五萬,防禦中國中路軍來攻;在甘州路布兵十萬,防禦中國南路軍。

  其餘兵馬,分駐軍事要塞,準備與中國軍隊一決高低。

  此時,西夏擁有夏、銀、綏、宥、野、靜、靈、鹽、會、勝、甘、涼、瓜、沙、肅數州之地,李干利率精銳駐守興州,依山阻河,居中策應。

  李干利確實是個人物,在短短時間內,將京城皇族異己派清洗乾淨,然後迅速清洗內部親李峰的部族首領,不僅把李峰舅族合族人扔進黃河淹死,將李干順後宮后妃、王子公主皆毒死。

  因為其親生母親遣責他殺兄殺侄,竟然連母親也用毒酒害死。

  西夏因為比較落後,母氏勢力確實威脅很大,但是連母后也不能容下,李干利確實是非常殘忍之人。

  不僅如此,在清洗皇族異己派的過程中,他因自己的妃子衛慕氏父家屬親李峰派,清洗完衛慕氏父家後,連同衛慕妃為自己生的兒子也一併殺死,斬草除根,狠到連自己的骨肉也不放過,李干利真乃天下大忍之人。

  李干利雖然迅速將國內異己派剷除乾淨,但是卻惹起了國內從勢力的暗流涌動。

  一品堂勢力分散在各軍中,李秋水受傷後,派清星、清月將一品堂化明為暗,暗地裡串連部隊一品堂系的軍官。

  分掌西夏左右廂兵的大將山遇惟亮勸說李干利幾句,李干利準備誅除山遇一族。

  這位西夏戰功卓著的老將得知消息後,攜家屬二十多人出逃,被李干利精騎追上押回,李干利將山遇惟亮及其兒子縛於樹止,命令眾軍將一起彎弓搭箭,把這位老將一族射成刺蝟,然後又戮屍泄憤。

  李干利的這些行為,雖然讓西夏軍方迅速走上一致,但是卻讓民心鼎沸,大家迫於他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

  軍隊上因為李干利經營多年,他的親信對他卻是忠心耿耿,因此與中國軍隊的大戰,中國軍隊可能損失嚴重。

  李干利因為以前認真研究過西夏軍隊的編制,繼位後立即著手進行整治和重新編制。

  因為一品堂勢力太大,他沒有辦法一次性解決,大戰又非常緊迫,因此採取拉攏手段,重用幾員一品堂系的重將,但卻削弱了其餘人員的勢力。

  李干利的這一動作,讓函谷弟子的勢力減弱。

  李干利以黃河為標界,把軍隊劃為左、右兩部廂軍,設十二監軍司,分別命以軍名,規定駐紮地,健全了西夏軍隊的指揮體系。

  然後,他迅速開發、固定新兵種:鐵鷂子、潑喜軍。

  這兩個兵種都是他根據多年作戰經驗創出,鐵鷂子是西夏最精銳的騎兵部隊,部隊士兵配以最良的戰馬,最精的盔甲,每隊總人數三千人,分為十隊。

  潑喜軍是炮兵,主要在攻城時用拋石機協助進攻,人數最少,只有二百人,配備於各軍中。

  此外,他啟用最缺德的元昊軍制,四處劫掠周邊中國邊民,組成撞令郎軍,以這些中國邊民為先頭部隊,讓他們沖在本族主力軍隊前面充當炮灰,最大限度減少西夏党項兵士的傷亡。

  李干利在鞏固住堅實的軍事基礎後,起用一個主要由漢人組成的智囊團。

  這八個漢奸,是張步、張降、楊郭、徐敏宗、張文顯、李從、張元、吳昊。

  教誘李干利啟用元昊軍制的主心骨是張元、吳昊兩人,這這兩個久試不第的讀書人,自恃胸中文韜武略,本來想投靠宋朝邊境獻計獻策立功名,一直不受重視。

  氣憤之餘,二人就連袂叛逃,亡入西夏。

  張元、吳昊二人雖是書生,卻熟知中國歷史和軍事戰略,因此李干利命張元為黃河北岸駐軍的軍師,吳昊為甘州駐軍的軍師,張步為鹽州路的軍師。

  這三名漢人,都是有才華的人,極富策略,給中國軍隊製造了很大麻煩。於虛雨聞訊後道:「莫道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

  說他們是漢奸,是中國讀書人中的敗類。

  在黃河北岸與張元交戰的是康廣陵和他的弟子們所率的北路軍,蕭軍等人皆在這支部隊中,部隊主要以契丹人為主。

  康廣陵的一位弟子范用極富幹才,是一位有遠謀的能吏。

  對這場的形勢有著中肯的分析,於虛雨看他上書後,當即封他為北路軍的副元帥兼軍師,讓他主持北路軍作戰。

  范用針對戰場形勢,進呈建議:一、教習強弩以為奇兵;二、度地形險易遠近、宮柵多少、軍士勇怯,而增減屯兵;三、詔三路軍互相應援;四、募土人為兵,命為前部;五、增置勾鐮兵破西夏鐵甲馬;六、派重兵護衛糧道等。

  范用大才,這些建議都言之鑿鑿,有利有理,於虛雨看後皆都採用。

  中元零零零四年開春,康廣陵、范用北路軍率先出擊,兵出延州,揭開了大規模戰爭的序幕。

  北路大軍五十萬已做好種種準備,范用、蕭軍、蕭三率軍二十萬為前鋒,攻打西夏黃河北岸駐軍,康廣陵率重軍護衛糧草緊隨其後。

  當時,張遠頗有謀略,聞報北路軍在軍將到時,計算勝率,知道勝少負多,急報李干利要求增兵,但李干利此時三面受敵,可援之兵很少。

  范用選擇進攻黃河北岸兵營,是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精心布置。

  西夏黃河以北只有此處為主力駐軍,若是將此處兵營擊潰,通路暢闊,進可攻,退可守,而且西夏黃河北岸諸州,派一師就可以下之。

  范用前軍會齊康廣陵中軍後,正在軍帳商議進攻策略,張遠派人送信過來,表示要與中國議和。

  范用不動聲色,托以需上報給天子,溫言撫慰來使。

  送走使者後,范用召集眾將,秘密設好埋伏,等待西夏軍前來劫營。

  張遠在使者返回後,問明交談情況,以為北路軍已經中計,命令大軍在入夜後盡數開拔,十七萬悄無聲息的摸進北路軍營帳。

  張遠正得意於此計成功之時,突然四周亮起火把無數,五十萬契丹兵迅速合圍,將西夏士兵圍在核心。

  張遠一見中計,慌忙命令部隊撤退,但是范用既然將計就計,自然已做好充分準備。

  五路大軍密密麻麻,重點截斷西夏軍退路。

  在一場激烈的廝殺後,張遠所部除後軍二萬餘,在北路軍尚未合圍時逃出圈子,其餘大軍十五萬皆死於非命,張遠也在此役中喪生。

  而北路軍此身也折軍八萬餘,傷三萬餘人。

  北路軍一戰而勝,范用命蕭林率本部兵攻擊西夏黃河北岸諸州,二月余,諸州只余靜州,其餘諸州皆下。

  西夏敗兵共聚得三萬餘人固守靜州,與蕭林所部展開攻防戰。

  靜州守將李清道為李干利族侄,此時被大軍包圍,不由肝膽俱裂,一面命人緊閉四城拒守,一面派人帶信急往興州求救。

  李干利得信大急,命大將慕衛巴呼率軍三萬增援。

  慕衛巴呼聞信倉猝提兵,直趨靜州。

  援軍急行,未得休息,正好鑽入范用設下埋伏圈中。

  慕衛巴呼率軍急行間,突聞前方有大軍阻路,慕容巴呼見中國軍隊嚴陣以待。

  慕衛巴呼此時後退不得,只得奮力向前,兩軍均擺偃月陣,一時相持。

  突然中國軍隊改為橫陣,後方伏軍從左後、右後突起,前軍騎兵開始盪陣。

  慕衛巴呼命令全軍集結,結陣防禦,蔽盾為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