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另一個時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空間與時間的洪流,如同滾滾波濤,向各自的前方涌去,一去而不復返。

  不同的時空,如同兩條平行的河流,雖涇渭分明,但卻總會濺起幾朵相似的浪花。

  西元1664年,宇宙中的某一顆湛藍的星球上,如同地球一樣,有一片土地,土地上的居民稱他們的所在之地為「中國大地」、「中土神州」。

  神州大地經過了無數朝代的更迭,二十年前的一場民族浩劫,讓神州百姓險些再一次經歷亡國之恨。

  但神州的子民不屈不撓地鬥爭,以及一個天縱奇才的從天而至,讓他們抵禦住了外族的入侵,經過了二十年的努力,天下頹勢轉危為安,漸漸有了些盛世景象。

  統治著這片土地的朝廷叫做「大明」。

  太祖朱元璋開國以來,歷經種種劫難,國勢起起伏伏。

  傳至今日,已是第十六代皇帝在朝,時值崇禎三十七年。

  崇禎皇帝自兄長手中,接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明朝。

  雖然勵精圖治,嘔心瀝血,誅閹黨、遏黨爭、內鎮民變、外阻女真,卻無法阻止大明國勢江河日下。

  二十年前,崇禎十七年,闖賊李自成圍攻北京,崇禎皇帝拼盡了京畿最後一支近戍軍,眼看城破在即,大廈將傾,城內一片人心惶惶,階下臣子個個心懷鬼胎。

  眼見此情此景,皇帝滿心悲憤卻無可奈何。

  闖入後宮殺掉皇后及一干嬪妃女眷,只餘下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其時只有十四歲的長平公主不忍下手。

  遂將她與三位皇子一同送出宮去,帶著末代皇帝無限地淒涼和不甘,顫顫巍巍走向煤山,準備以身殉社稷。

  當黃綾鎖頸,天子將隕時,太監王承恩卻驚喜交加地跑來,阻止了崇禎自縊的舉動。

  「皇上……大喜,大喜啊!」

  王承恩滿面紅光,連滾帶爬地跑向已經套住自己脖子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看到主子正準備自縊,他暗呼僥倖,再晚一步就趕不上了。

  「承恩,呵呵,大明將亡,闖賊勢熾,建奴虎視眈眈,我漢家天下亦恐不保,何喜之有……」崇禎放下了繩套,輕掃了一眼這個自潛邸之時便跟著自己的心腹太監,淡淡地言道。

  才三十四歲的天子,因為日復一日為國事憂心操勞,鬢角已經生了點點白霜,眼角也已經生出了皺紋。

  但天子之威,雖敗而不頹。龍目一掃,久居上位的威壓便讓王承恩自覺地彎下了腰。

  「皇上,大喜,真是大喜!武王引兵勤王,那闖賊在城外大敗,潰不成軍,京城之危已解啊!」

  王承恩恭恭敬敬地稟報,卻掩飾不住聲音中的喜悅。

  「什麼!武王!這,這是真的嗎?」崇禎喜出望外,拉著王承恩出宮,迎接解救大明之危的功臣而去。

  武王朱慈枋,原名朱枋,乃是一位曠世奇人。

  其時不過二十歲,五年前自關外軍中異軍突起,抗擊女真屢立奇功。

  由於某些機遇,得到了崇禎皇帝的信任,甚至得到證明,他也是朱家血脈,崇禎皇帝十分喜愛這個朱家的少年英雄,賜族譜輩分「慈」字,以示接納其為天子直系,並封其為武王,予以重用。

  在鞏固了關寧防線後,武王被崇禎派往江南,練神武軍以鎮東南,興工商以增賦稅,短短五年間便將江南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給朝廷增加不少歲入。

  只是除了江南,其他的省份仍然是天災不斷,民變四起。

  武王在江南站穩了腳跟之後,卻幾次拒絕了朝廷要求發神武軍以平亂的詔旨,不過他的理由也很充分——神武軍人數不足萬人,守土尚可,剿匪則無力。

  江南百姓士紳恐江南不保,聯名上書要求神武軍保衛鄉土,武王無奈也只有先為皇上穩固這江南半壁云云。

  崇禎雖心有怨怒,卻無奈朝廷疲弱,無力處置武王。

  也只能放任不管,好在武王雖然不聽號令,江南稅賦卻年年按時上交,讓朝廷有一些喘息之機。

  神武軍雖不主動出擊平亂,但各路亂軍卻無法攻破神武軍防守的江南防線。

  闖賊見無法攻入江南地面,便直取京師,意欲直搗黃龍。

  京畿衛戍軍皆為疲敝之軍,不堪一擊,若京師一破,天下必亂,大明朝廷也將在實際上國亡廟隳。

  卻不想,一直聽調不聽宣的武王卻在此時起兵勤王,靠著不足一萬的神武軍,大敗闖賊百萬大軍,挽大廈之將傾,如何能不讓崇禎驚喜交加。

  就這樣,在地球上本已滅亡的大明王朝,如今卻被這麼一個人奇蹟般地拉了回來。

  武王解京城之危後,由於京畿明軍皆已在闖賊手下灰飛煙滅,余者四散潰逃,神武軍輕輕鬆鬆地接手了京城防禦。

  在武王和崇禎皇帝有過一夜的密談之後,明廷做出了令天下側目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史稱「武王變法」。

  如果有二十一世紀的地球人,看到了武王的改革措施,一定會驚呼:這貨絕對是穿越的!

  新政將原本屬於文官集團的一系列國家軍政大權的決策權和執行權分開,內閣以及六部只有日常工作的執行權。

  按照地域選舉民意代表、再加上原屬翰林院的翰林學士、各部的官員代表,組成參議院,所有國家大政方針及三品以上官員任免皆由投票產生,皇帝成為名義上的元首,只在參議院中擁有代表皇族的一票。

  將原本由朝廷官員體系把持的科道監察系統以及司法權力獨立出來,不再納入六部及內閣的管轄,並另開法學科,從傳統科舉之外選拔人才擔任監察官員,有效地完成了官場的反腐監察和國家法制的推行。

  重立樞密院,武王自任樞密使,挾制天下兵馬。

  興工商,改太祖定下的重農輕商政策,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換取加重商業賦稅以改善財政收入;改科舉,辦大學,增設理工學科;開海禁,加強對外交流;改軍制,廢除陳舊腐朽的衛所制度等等。

  並一鼓作氣,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等亂民流寇,集合江南十大家族之力,以國家債券的形式,借貸錢糧以賑濟饑民,穩定天下人心。

  不出一年,大明江山便初步平定,有神武軍的出手,關外的女真朝廷也連吃了幾個敗仗,讓投降滿人的祖大壽、洪承疇等人後悔不迭,本以為行將滅亡的大明朝,竟然起死回生,還牢牢地守住了關寧防線,重新恢復成明末兩軍對峙的形式。

  武王憑藉著巨大的威望和天下大亂的契機,誅殺了一大批和闖賊以及滿清暗通款曲的大臣,以致文官集團力量大破,頑固保守的力量也被大大削弱,得以讓新政順利推行。

  在江南治理的五年時間,他憑藉江南開放的民風和不懈地輿論宣傳,民權的思想早已獲得江南上下的一致認同,他也成為了江南半壁士紳百姓的代表。

  同時又趁機把持了全國軍權,將神武軍擴充至十萬之眾,任樞密使之職,雖然平時不干預朝廷政事和參議院會議,但一旦有不軌之臣對新政意圖顛覆時,他就會使出使出雷霆手段,為新政的推行保駕護航。

  他儼然成為了國家實際上的領袖,二十年過去,天下久知有武王,而不知有皇帝也。

  就這樣,大明的江山,在這一個天才一樣的人物手中,沿著完全不同地軌跡走過了二十年的時光。

  天下人也漸漸地從最初的迷茫和抗拒,開始逐漸接受乃至享受起武王的新政帶來的種種好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