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初學魔法
隔天開始,上午持續劍術練習,下午則接受師傅維洛迪絲的魔法課程。
第一堂課由「魔力循環」開始,首先要學會感受身體內潛藏的魔力。
師傅要我眼睛閉上全身放鬆,然後想像有一股能量從頭頂走遍全身,類似冥想的過程。
因為師傅也提到,實際上人類能使用魔法的也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人空有魔力也無法學會魔法。
擔心自己會不會沒有魔法才能的憂慮讓我一直無法好好進入狀況,這些煩惱又近一步惡化了練習。
師傅看我一直不能進入狀況,安慰我說即使是精靈一開始也是會卡關的,村子裡也有卡關三年的紀錄。
不愧是精靈時間都以年為單位起跳,但我可不希望我光是在第一步就卡三年之久。
師傅接著提議可以嘗試「雙人循環」練習,我與師傅兩人面對面兩手手掌緊貼,由師傅發動魔力循環繞行我的全身,而我只要跟著師傅的引導去感受體內的魔力即可。
果然,這次就可以成功感受到師傅溫熱的能量由一手慢慢傳入身體內,遊走全身後從另一手離開身體。
這樣的流動循環大約五次以後,師傅讓我再次挑戰獨自「魔力循環」,我終於可以抓到身體內魔力流動的感覺。
雖然與師傅的魔力量相比像是滄海一粟,但我確實能感受到體內的魔力正一點一點緩慢走遍全身。
師傅說「魔力循環」是魔力操作的基礎,一定要勤奮練習到感受自身的魔力流動有如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才能進行下一步的魔法學習。
除此之外,人類雖然具有魔力,但身體缺少精細處理魔力的構造或器官,所以不像精靈或魔族可以直接施展,人類魔法師大多需要依靠「魔導具」才能精準的操作魔法。
魔導具分為很多類型,最受歡迎的是魔杖類型,便於施展長距離的指向魔法,精靈之間也很流行使用魔杖。
其他還有像是戒指、耳環、項煉等等不同型態,基本構造是由魔物身體取出的「魔石」作為核心,加上輔助魔導加工製成。
我身上當然沒有魔導具,村子裡也不會有賣。
但是師傅在大森林旅行時打倒了一些主動襲擊的魔物,所以身上恰好有不錯的魔石,同時也在精靈之國學習過基礎的魔導具製作方法,所以願意為我製作第一副魔導具,讓我相當期待。
在開始練習一個月後,我終於可以單獨完成流暢的「魔力循環」,師傅送我一份課題完成的禮物,我的第一副魔導具:一條有著綠色魔石為核心的手編織項煉。
綠色的魔石代表著風屬性的魔力。
師傅是在「雙人循環」練習時,感知到我具備「風屬性」的魔力適性,所以特別幫我挑選了這顆風屬性魔石作為基礎。
這是當師傅正要離開大森林之前,來到開闊空曠處時,被來自空中的「恐殺鳥」所襲擊,反殺後所取得的素材。
根據之前向德魯學習的魔物知識,「恐殺鳥」是一種B級魔獸,除了魔石外翅膀也是珍貴的素材,可以製作風屬性的匕首。
習性是平時在人眼看不見的高空中盤旋,發現獵物後會以不到十秒的速度由空中俯衝而下、一擊奪取獵物的性命,通常習慣挑選落單的目標下手。
如果沒有「殺意探知」之類的有效遠距警戒對策,就算是老手也可能因為一時大意失去性命。
師傅也說明了為什麼是「項煉」而不是其他魔導具的原因。
首先當然是因為素材,扣除魔石不論,不管是「魔杖」
「戒指」等等,都需要金屬或靈木等素材,也需要設備完整的魔導工坊才能加工,這些條件村子裡自然付之闕如。
而且師傅也不是專業的魔導工匠,魔導具製作只學過理論基礎,再加上手邊有的材料限制,實際上編織為項煉型態的魔導具其實是目前的唯一選擇。
但我後來自己分析,也覺得項煉型魔導具對我來說是不壞的選擇。
手杖雖然是熱門選擇,但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會占掉一隻手持武器的空間。
大部分選擇手仗的魔法師,最後也都放棄了近距離戰鬥,或是只使用近戰魔法,不太會回頭拿起刀劍武器。
而項煉型的魔導具的好處就是雙手依然可以拿武器戰鬥,同時也可以隱藏魔法的使用作為殺手鐧,戰鬥的靈活自由度更大。
就算未來需要遠距離魔法攻擊,到時候再存錢買魔杖交替武器使用即可,初學階段也可以先忽略。
不論如何,充滿著師傅心意所親手製作的魔導具,我充滿著感謝的心情收下而且珍惜著。
(獲得風屬性魔導項煉)接著師傅宣布可以進入下一階段:「魔力視」。
雖然有點饒舌,但魔力視並不是一種魔法而是一種技能。
原理是將魔力集中在雙眼,強迫自己的眼睛去適應魔力視野。
而當我嘗試著將魔力集中在雙眼,馬上就感覺到整個頭部腫脹、發熱,眼睛好像著火了一樣難受。
師傅見狀馬上喊暫停,要我用「魔力循環」的方式把頭部的魔力散去。
因為眼睛是非常精巧的器官,過多的魔力一下子過度集中,很有可能會把眼睛燒壞。
我聽了以後大吃一驚,眼睛可是相當寶貴的器官,我還需要保護良好的視野來面對好幾年的挑戰呢!
只好乖乖改為一點一點慢慢增加魔力到雙眼,不敢胡亂急躁操作魔力。
介於有感與無感之間,魔力視的第一天練習結束之前,我的眼睛好像隱約可以看見泛紅的視野,但也不確定到底是看見了魔力還是眼睛疲勞所致。
師傅叮嚀我練習「魔力視」一定要非常小心,最好是在他的監督下練習,平時則可以多加練習「魔力循環」熟悉魔力操作。
有了魔導具後,運作魔力也變得相對容易起來,只是目前還沒有學會任何魔法,總覺得有點心情有點興奮,真想趕快學會帥氣的魔法啊。
第一堂課由「魔力循環」開始,首先要學會感受身體內潛藏的魔力。
師傅要我眼睛閉上全身放鬆,然後想像有一股能量從頭頂走遍全身,類似冥想的過程。
因為師傅也提到,實際上人類能使用魔法的也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人空有魔力也無法學會魔法。
擔心自己會不會沒有魔法才能的憂慮讓我一直無法好好進入狀況,這些煩惱又近一步惡化了練習。
師傅看我一直不能進入狀況,安慰我說即使是精靈一開始也是會卡關的,村子裡也有卡關三年的紀錄。
不愧是精靈時間都以年為單位起跳,但我可不希望我光是在第一步就卡三年之久。
師傅接著提議可以嘗試「雙人循環」練習,我與師傅兩人面對面兩手手掌緊貼,由師傅發動魔力循環繞行我的全身,而我只要跟著師傅的引導去感受體內的魔力即可。
果然,這次就可以成功感受到師傅溫熱的能量由一手慢慢傳入身體內,遊走全身後從另一手離開身體。
這樣的流動循環大約五次以後,師傅讓我再次挑戰獨自「魔力循環」,我終於可以抓到身體內魔力流動的感覺。
雖然與師傅的魔力量相比像是滄海一粟,但我確實能感受到體內的魔力正一點一點緩慢走遍全身。
師傅說「魔力循環」是魔力操作的基礎,一定要勤奮練習到感受自身的魔力流動有如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才能進行下一步的魔法學習。
除此之外,人類雖然具有魔力,但身體缺少精細處理魔力的構造或器官,所以不像精靈或魔族可以直接施展,人類魔法師大多需要依靠「魔導具」才能精準的操作魔法。
魔導具分為很多類型,最受歡迎的是魔杖類型,便於施展長距離的指向魔法,精靈之間也很流行使用魔杖。
其他還有像是戒指、耳環、項煉等等不同型態,基本構造是由魔物身體取出的「魔石」作為核心,加上輔助魔導加工製成。
我身上當然沒有魔導具,村子裡也不會有賣。
但是師傅在大森林旅行時打倒了一些主動襲擊的魔物,所以身上恰好有不錯的魔石,同時也在精靈之國學習過基礎的魔導具製作方法,所以願意為我製作第一副魔導具,讓我相當期待。
在開始練習一個月後,我終於可以單獨完成流暢的「魔力循環」,師傅送我一份課題完成的禮物,我的第一副魔導具:一條有著綠色魔石為核心的手編織項煉。
綠色的魔石代表著風屬性的魔力。
師傅是在「雙人循環」練習時,感知到我具備「風屬性」的魔力適性,所以特別幫我挑選了這顆風屬性魔石作為基礎。
這是當師傅正要離開大森林之前,來到開闊空曠處時,被來自空中的「恐殺鳥」所襲擊,反殺後所取得的素材。
根據之前向德魯學習的魔物知識,「恐殺鳥」是一種B級魔獸,除了魔石外翅膀也是珍貴的素材,可以製作風屬性的匕首。
習性是平時在人眼看不見的高空中盤旋,發現獵物後會以不到十秒的速度由空中俯衝而下、一擊奪取獵物的性命,通常習慣挑選落單的目標下手。
如果沒有「殺意探知」之類的有效遠距警戒對策,就算是老手也可能因為一時大意失去性命。
師傅也說明了為什麼是「項煉」而不是其他魔導具的原因。
首先當然是因為素材,扣除魔石不論,不管是「魔杖」
「戒指」等等,都需要金屬或靈木等素材,也需要設備完整的魔導工坊才能加工,這些條件村子裡自然付之闕如。
而且師傅也不是專業的魔導工匠,魔導具製作只學過理論基礎,再加上手邊有的材料限制,實際上編織為項煉型態的魔導具其實是目前的唯一選擇。
但我後來自己分析,也覺得項煉型魔導具對我來說是不壞的選擇。
手杖雖然是熱門選擇,但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會占掉一隻手持武器的空間。
大部分選擇手仗的魔法師,最後也都放棄了近距離戰鬥,或是只使用近戰魔法,不太會回頭拿起刀劍武器。
而項煉型的魔導具的好處就是雙手依然可以拿武器戰鬥,同時也可以隱藏魔法的使用作為殺手鐧,戰鬥的靈活自由度更大。
就算未來需要遠距離魔法攻擊,到時候再存錢買魔杖交替武器使用即可,初學階段也可以先忽略。
不論如何,充滿著師傅心意所親手製作的魔導具,我充滿著感謝的心情收下而且珍惜著。
(獲得風屬性魔導項煉)接著師傅宣布可以進入下一階段:「魔力視」。
雖然有點饒舌,但魔力視並不是一種魔法而是一種技能。
原理是將魔力集中在雙眼,強迫自己的眼睛去適應魔力視野。
而當我嘗試著將魔力集中在雙眼,馬上就感覺到整個頭部腫脹、發熱,眼睛好像著火了一樣難受。
師傅見狀馬上喊暫停,要我用「魔力循環」的方式把頭部的魔力散去。
因為眼睛是非常精巧的器官,過多的魔力一下子過度集中,很有可能會把眼睛燒壞。
我聽了以後大吃一驚,眼睛可是相當寶貴的器官,我還需要保護良好的視野來面對好幾年的挑戰呢!
只好乖乖改為一點一點慢慢增加魔力到雙眼,不敢胡亂急躁操作魔力。
介於有感與無感之間,魔力視的第一天練習結束之前,我的眼睛好像隱約可以看見泛紅的視野,但也不確定到底是看見了魔力還是眼睛疲勞所致。
師傅叮嚀我練習「魔力視」一定要非常小心,最好是在他的監督下練習,平時則可以多加練習「魔力循環」熟悉魔力操作。
有了魔導具後,運作魔力也變得相對容易起來,只是目前還沒有學會任何魔法,總覺得有點心情有點興奮,真想趕快學會帥氣的魔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