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回 後代根一擔雙挑
詩曰:
天產奇男在中,少年得中狀元紅;
王婆做出彎轉事,惹得蘇張兩相爭。
話說王婆從頭至尾說了一遍,蘇大人心中轉念,我好容易盡心盡意,養成兒子,中了狀元,再把人家要去,我蘇門大事,何人承挑?想到這裡,定主意,要他發願,遂叫道:「王婆,想當年原有這一件事,只是這個小兒,一則死了,這是我親生兒子,不是那一個了。」
妙姑聞言,急忙近前說道:「大人莫要抵賴,我養的兒子,難道我不認得不成?」
蘇大人說道:「你的兒子,你還有什麼記認?」
妙姑說:「這個自然,想當初俺母子離別之時,妾身悲切痛恨,遂將他的左手小指咬去半截,今日叫狀元前來,當堂同驗,若是十指不缺,就是你的兒子;若有一指傷壞,你還霸占不成?狀元我兒過來,為娘的生你一場,至今一十五年,的子來得一見,你若念母子之情,你今日當面相認;若是竟負了生育之情,為娘的死於此處,我也不回去了。」言罷,病哭不止。
這公子一見了,急忙近前,尊道:「母親,孩兒不得見面一十五年,今日得見亦大幸事了,惟孩兒怎敢忘你母親恩。」
妙姑女記得左手指不全,在旁面走出新科一狀元,走近前開口又把母親叫,不孝兒不得見面十五年,至今朝得與母親兩相認,竟忘了生育之恩難對天,後堂上母子二人情難禁,一旁里氣壞蘇老如府官。
話說狀元認了嫡母,正在悲喜之際,蘇老爺夫妻二人,驚了半刻,看看這兒子也爭不得了,忽一聲叫道:「狀元過來!」
公子聞言,急忙進前,掃地一躬,尊道:「父親,叫孩兒有何訓教?」
蘇老爺聽得還叫他父親,竟眼中含淚說道:「我還是你的父親麼?」
公子說:「父親不必如此,小兒方才名登金榜,今日得見生母的確,若不相認,是不孝也,若忘了父親養身之恩,是不義也。小兒名題金榜,若做出這等不孝不義之事,就該天不覆地不載了。」
正是:
為人莫慢讀書子,還是書中出賢人。
蘇老大人聞得此言,心中略緩了一些,遂叫道:「我兒,你今日已認了嫡母,果是歸宗,你還是順名。」
公子說:「此事還與父親計議。」
蘇大人聞言,心中暗想:「我如叫他順了我的姓,此時大人心裡不允,我若叫他歸宗,我今日蘇門無子,何人承挑,只是我蘇門就該絕了不成?」正是:
一人難遂兩家願,俱是要個後代根。
蘇老爺來至這裡,不肯作主,遂說道:「老夫也不肯為主,到前廳中各大人議論何如?」
公子說:「任憑父親作主。」
蘇爺一同親母,至前廳將請的府學大人、本縣教授,同至後堂與竇氏太太相見,敘禮已畢,將前後事情一敘。
府學大人與縣學教授商議曰:「狀元根出張門,天生是張門的骨肉,禮宜歸宗。蘇大人撫養成人,名登金榜,撫育甚厚,膝下別無承挑蘇門之根,亦不可缺禮,宜受挑入贅。承相之女為蘇門子媳,生子姓蘇,承挑蘇門基業,亦是蘇大人養子之功。張門另擇妻妾,狀元成婚,生子姓張,承挑張門,宜有張門之嗣,一擔雙挑,豈不兩全其美。」
兩位大人言罷,蘇張兩家俱各歡喜。
竇夫人與蘇老爺拜謝不盡,當面謝了各位大人,遂與妙姑、王婆一齊回家。
狀元在蘇府住了幾天,才回了張家府第。此時同城的大小官員,又至張府前來道喜,時竇夫人一家歡樂,恭敬待客。
正是:
一十五年無男子,忽然來了狀元兒。
張門又擇崑山縣徐門為婚,狀元先相府入贅,後娶徐氏為妾。其後蘇門生子有叄,皆舉進士。張門生了二子,俱以高選入官。
後人有詩讚曰:
張才可為風流男,忽遇窈窕陳妙禪,
少年難禁原心樂,張才理當染黃泉,
妙姑雖為淫蕩女,一生恩愛無二男,
中產下狀元子,母子見面十五年,
蘇門教子成名早,竇氏可為女中賢,
志在張門留根業,得收夫骨張逐還,
可算一部勛烈傳,提筆寫在桃花庵。
天產奇男在中,少年得中狀元紅;
王婆做出彎轉事,惹得蘇張兩相爭。
話說王婆從頭至尾說了一遍,蘇大人心中轉念,我好容易盡心盡意,養成兒子,中了狀元,再把人家要去,我蘇門大事,何人承挑?想到這裡,定主意,要他發願,遂叫道:「王婆,想當年原有這一件事,只是這個小兒,一則死了,這是我親生兒子,不是那一個了。」
妙姑聞言,急忙近前說道:「大人莫要抵賴,我養的兒子,難道我不認得不成?」
蘇大人說道:「你的兒子,你還有什麼記認?」
妙姑說:「這個自然,想當初俺母子離別之時,妾身悲切痛恨,遂將他的左手小指咬去半截,今日叫狀元前來,當堂同驗,若是十指不缺,就是你的兒子;若有一指傷壞,你還霸占不成?狀元我兒過來,為娘的生你一場,至今一十五年,的子來得一見,你若念母子之情,你今日當面相認;若是竟負了生育之情,為娘的死於此處,我也不回去了。」言罷,病哭不止。
這公子一見了,急忙近前,尊道:「母親,孩兒不得見面一十五年,今日得見亦大幸事了,惟孩兒怎敢忘你母親恩。」
妙姑女記得左手指不全,在旁面走出新科一狀元,走近前開口又把母親叫,不孝兒不得見面十五年,至今朝得與母親兩相認,竟忘了生育之恩難對天,後堂上母子二人情難禁,一旁里氣壞蘇老如府官。
話說狀元認了嫡母,正在悲喜之際,蘇老爺夫妻二人,驚了半刻,看看這兒子也爭不得了,忽一聲叫道:「狀元過來!」
公子聞言,急忙進前,掃地一躬,尊道:「父親,叫孩兒有何訓教?」
蘇老爺聽得還叫他父親,竟眼中含淚說道:「我還是你的父親麼?」
公子說:「父親不必如此,小兒方才名登金榜,今日得見生母的確,若不相認,是不孝也,若忘了父親養身之恩,是不義也。小兒名題金榜,若做出這等不孝不義之事,就該天不覆地不載了。」
正是:
為人莫慢讀書子,還是書中出賢人。
蘇老大人聞得此言,心中略緩了一些,遂叫道:「我兒,你今日已認了嫡母,果是歸宗,你還是順名。」
公子說:「此事還與父親計議。」
蘇大人聞言,心中暗想:「我如叫他順了我的姓,此時大人心裡不允,我若叫他歸宗,我今日蘇門無子,何人承挑,只是我蘇門就該絕了不成?」正是:
一人難遂兩家願,俱是要個後代根。
蘇老爺來至這裡,不肯作主,遂說道:「老夫也不肯為主,到前廳中各大人議論何如?」
公子說:「任憑父親作主。」
蘇爺一同親母,至前廳將請的府學大人、本縣教授,同至後堂與竇氏太太相見,敘禮已畢,將前後事情一敘。
府學大人與縣學教授商議曰:「狀元根出張門,天生是張門的骨肉,禮宜歸宗。蘇大人撫養成人,名登金榜,撫育甚厚,膝下別無承挑蘇門之根,亦不可缺禮,宜受挑入贅。承相之女為蘇門子媳,生子姓蘇,承挑蘇門基業,亦是蘇大人養子之功。張門另擇妻妾,狀元成婚,生子姓張,承挑張門,宜有張門之嗣,一擔雙挑,豈不兩全其美。」
兩位大人言罷,蘇張兩家俱各歡喜。
竇夫人與蘇老爺拜謝不盡,當面謝了各位大人,遂與妙姑、王婆一齊回家。
狀元在蘇府住了幾天,才回了張家府第。此時同城的大小官員,又至張府前來道喜,時竇夫人一家歡樂,恭敬待客。
正是:
一十五年無男子,忽然來了狀元兒。
張門又擇崑山縣徐門為婚,狀元先相府入贅,後娶徐氏為妾。其後蘇門生子有叄,皆舉進士。張門生了二子,俱以高選入官。
後人有詩讚曰:
張才可為風流男,忽遇窈窕陳妙禪,
少年難禁原心樂,張才理當染黃泉,
妙姑雖為淫蕩女,一生恩愛無二男,
中產下狀元子,母子見面十五年,
蘇門教子成名早,竇氏可為女中賢,
志在張門留根業,得收夫骨張逐還,
可算一部勛烈傳,提筆寫在桃花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