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賜良機
深夜,宮內趙王御書房內也來了一個熟悉的人。
趙王身邊的童貴妃向來人行禮道:「見過葉先生。」
趙王示意童貴妃先下去,說道:「不知皇妹找為兄何事?」
趙茗不答,目送童貴妃出了門,道:「這丫頭比敏兒也大不了幾歲吧。」
趙王知她何意,嘆道:「如今這宮裡也只有她毫無心機,能陪朕說幾句真心話了。」
趙茗無言,看著趙王那蒼老的面容,心中有些憐惜,這個兄長不管怎麼樣也是個勤勉的君主,為國事日夜操勞,可惜身邊沒有幾個能助他之人,導致心力憔悴。
楚名棠與他年紀相差不了幾歲,可看起來年輕太多了。
趙茗看了看書案上高高的奏摺,道:「皇兄怎麼還有這麼多摺子要閱?」
趙王一聽騰的站了起來,厲聲道:「你此言是何意?」
趙茗心知失言,無意中犯了兄長的大忌,登時沉默不語。
趙王盯著她,良久才緩緩坐下,頹然道:「你說得不錯,這些摺子中大都已由楚名棠和方令信批閱過了,有的甚至已經著手去辦了,送到朕這裡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趙茗道:「那皇兄還看它做甚,楚方兩人別的不說,辦事能力絕對是可信的,皇兄又何必再操這份心呢?」
趙王怒道:「那樣的話他們二人將朕這皇上視為何物,難道朕只負責為他們蓋上玉璽嗎?」
趙茗見皇兄頗為失態,不想再談此事,轉口道:「小妹最近聽說方令信的兒子方中誠要娶楚名棠的女兒楚欣,不知此事是否當真。」
趙王苦笑道:「無風不起浪,此事看來不假。這幾日三大世家一同彈劾刑部尚書樑上允,這是本朝從未有過之事,若不是三家已達成某種密約,又怎會如此。如今朝中忠心於朕的也就這寥寥數人,朕怎麼也不能再讓樑上允罷官了,只能硬保他了。」
趙茗輕嘆道:「他們三大世家間關係錯綜複雜,皇兄原本就不應想依靠王方兩家來對付楚家。」
趙王苦笑道:「那還能靠誰呢,朕苦心經營數十年,才培養出郭懷和樑上允等人,可僅憑他們幾人,對付楚王方三家當中任何一家都力所不逮啊。」
趙茗遲疑道:「皇兄,小妹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王道:「說吧。」
「小妹雖不曉朝政之事,可自幼也通讀史書,知道歷代為君者剷除權臣,大都是那些權臣蠻橫霸道,惹得天人共憤,」
趙茗看了趙王一眼,「可楚王方三大世家勢力雖大,但多年來一直還算頗守本分,皇兄為何一定要剷除他們呢?」
趙王哼了一聲,道:「皇妹難道不知什麼是權臣誤國嗎?」
趙茗道:「可這三大世家人才輩出,兩相比較,樑上允和成奉之等人還頗有不如,而那郭懷也只是精通兵法,皇兄將他放在兵部尚書這位置上,實在是用錯了地方。」
趙王嘆道:「這些朕都知道,但朕最大的願望是替我們趙家收回朝中大權。自董家被誅後,楚王方三家在大趙境內勢力越來越大,長此以往,萬一他們之中出個居心叵測之人,我大趙江山就危矣。朕是想為朕的子孫剷除隱患啊。」
趙茗忍不住說道:「皇兄恐怕主要還是為了慶兒吧。」
趙王道:「皇妹何出此言,當年朕立誓剷除三大世家之時,慶兒還未出世,又怎麼說是為了他。」
趙茗說道:「可如今呢,皇兄?」
趙王默然不語。
趙茗道:「不是我這做姑姑的說皇侄的壞話,可是皇兄,可你覺得慶兒真能做個賢明君主嗎?這幾年來,皇兄對楚家步步緊逼,無非是為了慶兒著想,慶兒因琳貴妃之故,與楚家勢如水火,他又不懂得如何韜光隱晦,即位後很可能與楚家起衝突。」
趙王苦笑道:「皇妹,你覺得慶兒還能與楚家斗得起來嗎?三大世家已沆瀣一氣,郭懷和樑上允等人都知勢不可為,必全力勸阻慶兒的,慶兒對這點時勢也還是懂的。」
趙茗盯著趙王道:「難道皇兄忘了宮中還有四聖衛了嗎?」
趙王一驚,道:「你是說慶兒會不顧祖訓,強命四聖衛去刺殺楚家之人?」
趙茗點頭道:「以慶兒的性格,難保他不會如此做。四聖衛歷代忠於我們趙家,雖只奉命護衛皇宮大內,可慶兒若以皇上的身份強壓他們,這四人也不敢不從。宮中有四聖衛,可楚王兩家也有鷹、狼二堂,堂中高手如雲,若真惹怒了他們,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啊。」
趙王突然目光閃動,道:「皇妹,如今三大世家成聯盟之勢,其中關鍵人物便是楚名棠,他既是楚家宗主,又是王烈的女婿,方令信又將與他聯姻,若將此人除去,三大世家聯盟之勢必將土崩瓦解。」
趙茗道:「若真能輕易除掉此人,皇兄又怎會有今日之困境?」
趙王看了趙茗一眼,道:「那就看皇妹的本事了。」
趙茗訝然,沒想到皇上竟然也有此心,搖頭道:「這江山社稷之事豈可用江湖手段來解決,何況小妹也不屑為之,即使小妹願意出手,也不可能做得天衣無縫,鷹堂兩堂能人眾多,必能覺察出些蛛絲馬跡,引來他們報復。
論武功小妹是不懼天下任何人,可天道高手不是神,鷹狼兩堂的六位供奉聯手便足以阻止小妹,四聖衛的武功也不過和那幾個供奉相仿,鷹狼兩堂有足夠的人手能擋住他們,如此算來雙方實力最多也在伯仲之間,可楚王兩家掌控的數十萬大軍朝中有何人能抵擋?郭懷最多能讓北疆大營按兵不動,而南線和西線大營都為三大世家掌握,到那時大趙國才真有亡國之危啊。」
趙王知道趙茗所言不虛,無力地說道:「那你要朕如何去做?」
趙茗道:「小妹斗膽進言,我趙家宗室子弟中才能之士也不少,皇兄何不效仿楚天放,從中挑選一人另立儲君?」
趙王慘然說道:「若真是如此,慶兒還能留得命在嗎?」
趙茗想了想也是,若真是這樣,趙慶絕不甘心,勢必會在朝中掀起風浪,皇兄在世還好說,若是新君登基了,肯定無法再容趙慶活在世上。
趙茗還想再言,趙王擺手阻止道:「此事不必再提,朕就慶兒和敏兒兩個子女,只希望他們兩個日後能平安,慶兒那邊朕會嚴加督導,不讓他魯莽行事,四聖衛朕也會交代他們不得做那暗殺之事。
至于敏兒,皇妹,你們葉門並無門規禁止門下弟子談婚論嫁,當年朕曾安排你和楚名棠和郭懷曾見過面,可你連這兩人也看不上,整日戴著個面具,寧可孤老宮中,這是何故?」
趙茗黯然,當年她以民間女子身份也曾與楚名棠和郭懷交往過一段時間,只因她心高氣傲,對這兩個不諳武功之人並不怎麼放在心上。
後來她出外遊歷一年,才發現江湖中人大都粗鄙不文,更難與之相處。
可等回到京城後,楚名棠已經與王家小姐成親,郭懷則去了北疆,趙茗有苦難言,心灰意冷之下便隱居深宮之中,再也未曾與這兩人謀面。
趙王不知此中詳情,見她不答,也不便再追問,道:「朕不管你當年如何,可敏兒不能再走你的老路,朕將來要為她安排一個好夫婿。」
趙茗不由得苦笑,這可就難說了,趙敏這些日子來一直鬱鬱寡歡,整日難見笑顏。
趙茗看在眼裡,疼在心底,但也無可奈何,她也知道那楚錚雖說比趙敏小了兩歲,但朝中官宦子弟中能比上他的恐怕也沒幾個了,何況他還武功高強,正合趙敏心意,若他不是楚家子弟,趙茗倒頗為贊成。
趙王見趙茗神色古怪,不禁問道:「朕也好些時日沒見到敏兒了,她怎麼樣了?」
趙茗覺得此事皇兄恐怕遲早會知道,便不再隱瞞,將趙敏和楚錚之事說了。
趙王皺眉道:「楚錚?是否就是不久前被你打傷的那少年?這事還真有些奇怪,楚家人對此並未追究,除了琳妃曾向朕抱怨過幾句外,楚名棠在朝堂之上居然隻字未提。」
趙茗冷笑道:「據小妹猜想,其中原因有二,一是楚家自己覺得理虧,二來這少年的傷勢並無大礙,小小年紀,居然能接下我一掌,了不起啊。皇兄有所不知,如果不出小妹所料,這少年恐怕會是楚家的下任宗主。」
趙王懷疑道:「皇妹何以如此認為呢,這少年只是楚名棠的幼子,在他之前還有兩個兄長,朕聽說這兩人也是精明能幹,楚名棠不會廢長立幼吧?」
趙茗道:「楚名棠會不會有這心思很難說,可那楚錚身邊四個小婢乃是鷹堂四劍侍,這四劍侍歷來只護衛鷹堂堂主,那楚錚小小年紀就能執掌鷹堂,看來楚名棠是對他寄予厚望。」
趙王呆了半晌,有些羨慕地說道:「楚名棠居然有了三個好兒子,可朕為何就一個也沒有?」
趙茗道:「那日以後,小妹便對這少年備加留意,聽敏兒說,琪兒曾與他相處過一段時間,小妹便向琪兒詢問。據她書信中所說,這楚錚年紀雖小,可是詭計多端,且做事心狠手辣,連南齊有數的高手林風言也栽在他的手裡。無論這楚錚將來是否是楚家宗主,都將是我們趙家的心腹大患,小妹越想越後悔,當日實不應托大,在琳妃來之前就該出全力斃他於掌下。可如今琳妃已知道小妹身份,再想下手就不得不慎重考慮了。」
兩兄妹又談了一會兒,趙王看了看窗外,天已經微微亮了,嘆道:「這人一老,總覺得時光過得太快了,一眨眼又要上朝了。」
趙茗有些擔心,道:「皇兄,你一宿沒睡,要不今日早朝就不要去了吧。」
趙王掙扎著站了起來,道:「朕不能不去,朕要讓他們知道,這大趙國還是朕的天下。」
大內總管連奇突然匆匆走了進來,氣息急促地道:「皇上,大事不好。」
趙王一驚,道:「何事如此心慌?」
連奇穩了穩心神,道:「刑部尚書梁大人在早朝的路上遭到一群不明來歷人的攻擊,一行人全部身亡。」
趙王和趙茗同時起身,驚道:「你說什麼?」
樑上允一行人躺在離梁府不到一里的地方,沒有一個活口,鮮血染紅了整條大街。
樑上允死得很慘,胸口被掏了個大洞,兩隻眼睛突露而出,臉上神色驚恐萬狀,數十個家人橫七豎八地躺在他四周,殘肢斷腿,顯然那伙刺客手段極為狠辣。
楚名棠和方令信兩人站在路邊,皺著眉頭看著這一景。
他們二人在上朝途中接到消息就趕來了,一名當朝尚書被人刺殺於鬧市街頭,這是大趙國建國以來前所未有之事,何況又是在這微妙關頭。
楚名棠趁旁人不注意,輕聲問道:「相國大人,你猜這事是誰做的?」
方令信看了楚名棠一眼,道:「名棠,你是不是懷疑此事是我們方家所為,但老夫可以對天發誓,我們方家世代書香,從不屑做這沒品之事。自董家被誅以來,朝堂之爭還沒有過以血相見,大不了被貶或罷官了事,樑上允這條小命老夫還懶得取。」
楚名棠也覺得方令信實在沒有必要做此事,說道:「相國大人請勿見怪,名棠是心急了些。只是樑上允這一死,我大趙國剛剛平穩下來的朝堂又要大亂了。」
方令信默默點了點頭,他很清楚方家並未做此事,楚王兩家照理來說也是沒有理由要殺樑上允了。
他為官多年,什麼樣的風浪沒見過,瞬時間各種念頭一閃而過,樑上允這一死等於是斬了皇上一臂,皇上可用之人本就不多,如今更是捉襟見肘,如此看來表面上對楚王方三家大有好處,可實際上大不然,就算樑上允他不死,這刑部尚書之位也坐不長了,三大世家根本無需多此一舉,此舉只會讓皇上對三大世家的猜忌更深。
楚名棠也是滿心疑慮,大趙國朝堂之上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無論哪方都沒有理由殺了樑上允,可據附近的禁衛軍報,他們從聽到打鬥聲到趕到此處,前後也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可連一個刺客也沒見到,樑上允一行共有數十人,能將他們瞬間擊殺的絕不是普通之輩,而且人數也不會少,京城中有此勢力的屈指可數。
楚名棠回頭向禁衛軍統領趙無忌問道:「趙統領,京城四處城門都已封了嗎?」
禁衛軍統領歷來一直由皇室宗親擔任,趙無忌也是為數不多留在京城的皇親之一,聽楚名棠詢問於他,忙躬身答道:「回太尉大人,眾大臣上早朝之時,禁衛軍通常都會加緊巡邏,梁大人一出事,禁衛軍便關閉城門,並在城樓加強警戒,決無一人私自出城。」
趙無忌額頭冒汗,堂堂一個刑部尚書在街頭被人殺了,他這個禁衛軍統領怎麼也脫不了干係,若是此案破了,他也只能外放到京外當個無職無權的宗親,若破不了京城大牢里就要提前為自己預留位置了。
楚名棠此時也無心追究他的責任,厲聲說道:「傳令下去,所有禁衛軍對京城各家各戶嚴加搜查,可疑人等一個不可放過。」
趙無忌領命,下去安排人手去了。
此時已有不少人在四周圍觀,楚名棠看了看,無意中見到楚錚也在人群中探頭探腦的。
樑上允出事沒多久,鷹堂中人就已報到楚錚處,楚錚這一驚也是非同小可,忙帶著吳安然和楚芳華四婢來到這裡。
楚名棠命人將楚錚等帶了過來,楚錚見過父親和方令信。方令信強笑道:「名棠,這是你的幼子楚錚吧,果然年少有為,英俊不凡。」
楚錚施禮道:「相國大人謬讚了。」
又對楚名棠說道:「父親,孩兒在一旁也已看了許久,也詢問過禁衛軍將士。孩兒覺得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擊殺這麼多人,刺客中必有眾多武功高強之士,孩兒想請師父驗一下屍體,看看能不能找到些線索。」
楚名棠點點頭,對吳安然說道:「那就有勞吳先生了。」說罷又對身後一白須老者說道:「龍先生,你也去看看吧。」
這龍先生正是鷹堂三大供奉中的龍驚天,楚天放將鷹堂交給楚名棠後,王秀荷覺得原先護衛楚名棠的狼堂中人已不便再留下,便改由鷹堂三位供奉輪流保護楚名棠。
龍驚天向吳安然抱拳道:「吳先生請。」
吳安然不敢怠慢,抱拳道:「龍老先生先請。」
這龍驚天成名遠在吳安然之前,吳安然對他也甚為忌憚,楚錚曾多次想唆使吳安然與他們三位供奉過招,吳安然怎麼也不肯,她已過了爭強好鬥的年紀,若非迫不得已,她是不會無緣無故與這幾人動手的。
兩人來到樑上允橫屍之處,吳安然在他傷口上看了下,點點頭道:「這是厚背大刀所造成的傷,刀上所附內勁極強,而且是全力而出,因此這傷口在內力激盪下幾成圓形,看來這些刺客也知時間緊急,是要一擊必致梁大人於死地的。龍老先生,在下覺得有些奇怪,這下手之人武功奇高,通常來說根本不會用厚背大刀這種俗氣的兵刃,莫非他是有意為之?」
龍驚天點點頭道:「吳先生所言不錯,老夫粗略看了下,這些刺客應該都是手持兵刃,看梁府家將身上之傷也都是江湖中尋常人所用尋常兵器所致,這些家將有兩人老夫也認識,身手也算不錯,卻都在數招內斃命,一群高手沒有一人顯示何種功夫,是古怪了些。」
吳安然回頭看了看,卻見楚錚並未跟在他身後,心中有些奇怪,向四處望了望,只見楚錚正拎起衣裳下擺,踮著腳尖在屍體叢中走過。
楚錚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死人,只覺得陣陣血腥味撲鼻而來,忍不住有些反胃。
他走到躺在最外面的一具屍體處,這具屍體上也中了一刀,卻非傷在要害。
楚錚向吳安然叫道:「師父,龍老先生,你們來看一下。」
吳安然走了過來,楚錚指指那具屍體前方不遠的牆壁說道:「你們看,這牆上有個洞。」
吳安然和龍驚天仔細看了看,楚錚道:「這是不是某種兵器留下的痕跡?」
龍驚天贊道:「五公子果然心思慎密,依老夫看,這痕跡應是鑌鐵短槍所留下的。」
楚錚又回到那具屍體帝,道:「此處與那牆距離不過十餘步,這人倒地後仍作奔跑狀,那人顯然是知事不可為,想拼死而逃的,目的就是想翻過那座牆壁進入院內,而他所受的兵刃之傷是在肋下,雖然血肉模糊,卻也不過是皮肉之傷,可能是刺客見他想逃,情急之下將鐵槍脫手擲出所致,師父,你看一下他身上是否還另有致命之傷。」
吳安然將那人翻轉過來仔細查看了一番,突然撩開那人披散而下的長髮,只見那人後腦處有兩個深深的窟窿,不由得身軀一震。
龍驚天也有些驚異,道:「好指力。」
楚錚驚道:「這難道是用手指硬生生插進去的,那人功力真是了得。」
吳安然看了他一眼,道:「這有什麼,以你如今功力,運勁於指同樣能做到。」
楚錚伸出食中兩指,在傷口上比劃了幾下,見那傷處有些灰白之物,顯然是溢出來的腦漿,想了想終究不敢伸指進去。
「如此說來這也是種普通功夫,」楚錚有些失望,「並不能從中判斷出下手之人是何門派?」
「那倒未必,」龍驚天看了看楚錚,似乎有些不信吳安然方才所言,「當世能隨手一指便可戳破人頭骨的高手並不多,那兇手可能是專習指上功夫的,如北趙夏家的」玄天指「,南齊衡山門的」破錐指「,這兩個門派的長老級人物都可做到,不過看此傷口似乎不像是這兩種功夫有為。不知吳先生以為如何?」
吳安然默默點頭。
楚錚有些奇怪,他與吳安然相處多年,對他頗為了解,見他此神情,明顯是有事隱瞞。
不過當著龍驚天的面也不好追問,便向站在一旁的禁衛軍士兵問道:「這牆內住的是哪戶人家?」
禁衛軍統領趙無忌答道:「此處是工部令吏高其平的官邸,梁大人被殺之時,高大人正要起身上早朝,據他所說他只是聽見了牆外打殺之聲,但並未見到任何刺客。」
龍驚天微微皺眉,向緩步走來的楚名棠和方令信躬身道:「二位大人,龍某以為那高大人所言恐怕不實,趙統領方才曾說過,附近禁衛軍聽到廝殺聲後到此不過一盞茶時間,卻並未見到刺客蹤影。此處離這條大街前方拐角處還頗有些距離,龍某猜想這些刺客可能是翻牆從這街道兩旁的官員府邸內逃脫的。」
方令信沉著臉說道:「趙無忌,把高其平給本相帶過來。」
高其平算起來應是方系的官員,若他真與此事扯上了干係,他方令信身上的嫌疑恐怕就難洗清了。
很快一個乾瘦的官員給帶了過來,戰戰兢兢地向楚方二人行禮道:「下官參見相國大人,太尉大人。」
方令信連免禮都懶得回,道:「高其平,本相問你,方才你向禁衛軍將領所說的是否屬實?」
高其平顫聲說道:「回相國大人話,小人……所說的全是實情。」
方令信見他神色恐慌,心中大疑,難道此事真與他有關,那就難辦了。
可楚名棠就在一旁,若不深究豈不是惹他生疑,楚方兩家結盟不久,可不要因此事壞了關係,楚名棠是個明白事理的人,還是把一切都查清了反而好說。
方令信咬牙道:「趙無忌,你命一隊禁衛軍進高其平府內仔細搜查,若有阻攔者,格殺毋論。」
趙無忌領命,親自領著一隊禁衛軍如狼似虎般闖進高府,不一會兒便聽到裡面傳來婦孺的哭喊聲。高其平身子怵瑟瑟抖,臉上汗如雨下。
趙無忌走了出來,臉上頗有興奮之色,走到楚方二人面前俯首道:「二位大人,下官在高府牆根發現幾處未乾的血跡,應該就是那些刺客所留,下官正命禁衛軍對高府中人嚴加拷問。」
高其平癱倒在地,不住磕頭,哭喊道:「相國大人,下官有罪,可下官確與此事無關啊。」
方令信一腳將他踢了個跟頭,獰聲說道:「還敢自稱下官,有什麼話到刑部再說吧。」
高其平在地上打了個滾,又爬到方令信身前,抱住他大腿:「方才小人正想起程上朝,卻聽到牆外不斷傳來慘叫聲,小人膽小,便命下人緊閉大門。沒過一會兒一群黑衣人躍牆而入,沿著牆根穿過下官府內從後院又翻牆出去了,小人不敢上前阻攔,因怕上峰怪罪,一時糊塗之下未敢如實稟報,實是大罪。可小人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勾結賊人殺害梁大人,請相國大人明鑑啊。」
楚名棠覺得高其平所言未必是虛,若他真與此事有關,這幫刺客就在他門口動手也太愚蠢了些,於是說道:「相國大人,此事是否與高大人有關還尚未定論,就此把他送往刑部也太武斷了些,何況如此一來也會惹得朝中百官人心惶惶。如今這上京城山雨欲來,還需朝中上下同心協力才是。」
方令信想了想,高其平畢竟是他門下的人,就這麼把他關起來恐怕必起流言蜚語,道:「那依名棠之意,應當如何去做?」
楚名棠答道:「名棠想讓刑部派一侍郎率人到高大人府中嚴加詳查,如果名棠沒記錯的話,那些刺客從高大人府內翻牆而出,若想要跑到另一街上,其間還要穿過數位官員的府邸,刑部可在這高大人府上辦公,會同禁衛軍將這一帶所有官員都嚴查一遍。至於高大人,在罪名未洗清之前不得離府半步。相國大人以為如何?」
方令信知楚名棠是顧及他面子,說道:「名棠所言極是,就按你的意思去辦吧。」說完看了趙無忌一眼,道:「就不知趙統領以為如何?」
趙無忌深知其中利害關係,照理來說高其平是絕對應被關押起來的,可他已是自身難保,哪有空管高其平如何,只要面前這兩位一句話,他趙無忌就得乖乖滾出京城,如今他恨不得多參與些楚方兩家之事,好讓兩位大人能念在他鞍前馬後效力的份上,能保住這個禁軍統領之位。
聽方令信出言相問,忙道:「太尉大人此舉顧全大局,方方面面考慮極為周全,的確是眼下最佳之策,下官屬下禁衛軍自當密切配合刑部,力爭早日破了此案。」
楚名棠和方令信相視一笑,趙無忌的心思又怎能瞞過他二人,日後他也只能乖乖聽話行事。
地上的高其平大鬆了一口氣,連聲向楚方二人道謝。
楚名棠不理他,對趙無忌說道:「那好,這邊就有勞趙統領了。相國大人,咱們先去皇上那裡吧,出了這麼大的事,皇上恐怕已經等急了。」
楚錚在一旁有些擔心,上前一步說道:「父親,這幫刺客尚未抓到,您也要小心些,不如再從府里調派一些人手過來?」
楚名棠笑道:「不必了,有龍老先生和他的幾位弟子在,錚兒你不用擔心,何況為父與相國大人一同前往,隨從都已有了數百人,那些刺客即使來了也無懼。」
楚名棠和方令信走後,趙無忌對楚錚說道:「楚公子,要不要下官陪你再到高府內察看一番?」
楚錚笑道:「統領大人不必客氣,今日我原本要到禁衛軍報到,以後統領大人就是我的頂頭上司了,還請多多關照小子。」
趙無忌這才想起確有其事,不免有些尷尬,抱拳道:「公子不是尚未到任嗎,你我先平輩論交吧。」
楚錚啼笑皆非,眼前這統領大人滿臉絡腮鬍子,恐怕也已有四十來歲,較父親也差不了多少,卻要自己平輩論交,這叫什麼事。
楚錚不敢怠慢,執意要施晚輩之禮,長一輩又不長几斤肉,逢年過節的還得多派發幾個紅包。
這趙統領目前是有難在身,看在父親的面上才對自己卑息謙恭,自己寧可得罪君子也不可得罪此類小人,還是謙虛些為好。
趙無忌幾番推辭未果,見楚錚執意如此,也只好作罷,但言語舉止中仍十分恭敬,全然不把楚錚當下屬看待,說道:「楚公子既然要到禁衛軍來,只任校尉之職實在是太委屈了。以公子方才所現之才,就是當個偏將也是綽綽有餘。不過這是兵部所管之事,本官沒有辦法,不如公子到本官帳前來,本官敢擔保年內必保舉公子為副將。」
楚錚淡淡笑道:「多謝統領大人好意,不過家父有命,讓我到堂兄帳下。家父之命小子可是不敢違背。」
趙無忌見楚錚神色漠然,暗罵自己糊塗,人家是什麼人,當朝太尉的公子,想當什麼職位的官還用得著他來操心,急忙連聲稱是。
楚錚知趙無忌為了他自己,必會盡責盡力查找線索,自己留下也並無太大用處,便與他道別返回楚府。
楚錚一行今日急匆匆出府,連馬車都沒有坐,趙無忌心忙意亂下竟也沒注意。
楚錚暗笑這人能力如何尚不知曉,起碼在溜須拍馬這一項上就不甚合格,要是換做自己早把一切安排妥當了。
離開了趙無忌的視線,楚錚臉色突然變得陰沉無比,對楚芳華四人道:「今日這麼大一件事情,鷹堂負責京城內消息的藍、紫兩堂是幹什麼吃的?一點訊息也沒得到,而且此事甚有可能是京城外來人氏所為,若是如此,此罪更不可恕。
你們馬上去通知各堂執事,立刻來鷹堂議事廳,另傳令下去,命鷹堂所有人手全都給我在京城中暗中打探,發現可疑人物立即報總堂。」
楚芳華遲疑道:「可如今京城之中頗不安寧,小婢四人還是以護衛宗主為重,等回到府中再派人通知吧。」
楚錚搖搖頭道:「不必,我現在就去鷹堂,你們四人分別去告知各執事。這邊有師父在我身邊,不會有事的。」
楚芳華等人跟隨楚錚也已數月,對這少年堂主的敬畏與日俱增,更不會因已許給楚錚作妾而持寵而嬌,見楚錚為了這刺殺一事動了真怒,不敢有違,紛紛領命而去。
吳安然見楚芳華四人離去,淡淡說道:「你可是要拿此事向鷹堂幾位執事開刀了。」
楚錚一笑,道:「真是知我者師父也,這幾個執事徒兒已忍他們好久了。特別是藍堂執事楚名佐,仗著他是長輩,私下裡幾次對父親都語帶不敬,對徒兒更是不放在眼裡。況且這事他們幾個還是失責在先,真是天助我也,若不藉此將楚名佐和紫堂執事宣祖和整下去,以後再想找機會就不知要到何時了。」
吳安然皺眉道:「將他們整下去容易,可讓誰來接替他們呢,這藍、紫二堂都屬鷹堂在趙國的六大堂之一,若是資歷不夠恐怕難以服眾。」
楚錚笑道:「師父放心,徒兒早有人選,只是找不到機會而已。赤堂如今由陳振鍾掌管,原先與他同為分執事的尉仕和南風蟬對此雖有些不滿,但做事一直盡心盡力,由他們二人來執掌藍、紫二堂足以勝任。」
吳安然想了想也覺得不錯,點了點頭。
楚錚沉思道:「於公於私,此事都不得再拖延。以往京城一直太平無事,徒兒對此事也不是甚急,可如今看來是失策了,朝堂之爭激流暗涌,來不得半點鬆懈。這幾人尸位素餐,平日根本不知在幹些什麼,父親雖未責怪於我,可徒兒卻心有不安,若早日能將這幾堂掌控在手,今日之事便不會像這般措手不及。」
吳安然道:「你無需自責,你掌管鷹堂不過數月,能有這般成績已是很不錯了。」
楚錚突然停下腳步,道:「師父,樑上允被刺的確有些奇怪,鷹堂沒得到消息倒也罷了,可狼堂怎麼也毫不知情?我們還是先回一趟楚府,去問問我娘。」
吳安然道:「你不是說先到鷹堂議事廳嗎,難道就讓鷹堂眾執事就這麼等著?」
楚錚道:「楚名佐和宣祖和又有哪次準時到過,反正他們執事位置也坐不長了,今日就讓他們等我一次吧。」說完,便轉身向楚府走去。
吳安然猶豫了一下,跟上道:「你那四個丫頭雖然已許給你作妾,這諸多事情都交給她們,你就完全放心?」
楚錚想了想道:「也不是完全放心,畢竟她們是由二爺爺一手帶大的,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原上京楚府徒兒仍有幾分戒意,因此如武媚娘之事徒兒就沒讓她們幾個知曉。
不過她們自幼便經受鷹堂四劍侍的訓練,已註定今生只為守護鷹堂堂主,由許給我作妾,只要再過兩年徒兒正式接任堂主一職,她們幾人還是可信的。尤其是那楚芳華,年紀雖不大,但深明事理,前些時日徒兒為了立威,對她們四人也兇狠了些,其他三人頗有怨言,全仗她從中周旋。嘖嘖,這女子不但相貌甚美,性子也頗隨和,可另三人就偏偏聽她話,還真怪了。」說完舔了舔嘴,似在回味。
吳安然冷冷說道:「怎麼,食髓知味了?」
楚錚頓感面上無光,道:「師父,你怎麼就這麼看待徒兒?徒兒難道會是一公私不分的嗎?」
吳安然哼了一聲,道:「你給我好好聽著,將來你娶誰家女兒為正室是你父母的事,為師管不著。可輕如是為師的義女,你不可負她。」
楚錚莫名其妙挨了頓臭罵,半天也沒回過神來。
回到楚府,楚錚並不停留,徑直到內院拜見王秀荷。
王秀荷臉色頗為不善,似乎怒氣未平,楚錚有些奇怪,上前摟住親個嘴道:「娘,什麼事惹您不高興了?」
王秀荷沒好氣地說道:「還有誰,狼堂那些酒囊飯袋唄,太平日子過久了,整日尋歡作樂,京城這麼大的事居然一點消息也沒有,真是氣死我了。」
原來,王秀荷也聽到了些消息,責令狼堂調查此事,卻無功而返。
楚錚便把方才所見樑上允被刺的詳情與王秀荷一一說了,王秀荷聽了道:「此事確實古怪,京城中能有實力做成此事只有鷹狼二堂和宮內的四聖衛等大內高手,方家雖在朝中勢力不小,可他們歷代書香門第,從不屑於暗中扶植殺手,只掌控著京城大半青樓來打聽朝野之事。哼,真是嘴上冠冕堂皇,背地裡男盜女娼。」
楚錚知道娘親對方家一直心有不滿,也不理會,只是他第一次聽得四聖衛,於是問道:「娘所提這四聖衛是不是葉門那婆娘的手下。」
王秀荷哼了一聲,道:「你還真是無知,看來對鷹堂掌控還不甚得力,不然他們不會不告訴你。那四聖衛的祖師與葉門雖有淵源,但是武功上大不相同,當年太祖登基後,知道在江湖之上能人異士甚多,擔心皇宮大內會不安全,便搜羅了大批武功秘笈,邀請多位高手去蕪存精,整理成四門武功傳於宮內的四個太監,為娘向來對武功不感興趣,這四門武功的詳情你自己到鷹堂中去查吧,應該有記載的。」
楚錚道:「那當年楚王兩家先祖是否也參與整理?」
王秀荷道:「沒有。他們趙家對楚王兩家猜忌由來已久,從太祖時就已漸現端倪。兩家先祖說起來也是當時有數的高手,可太祖就是將兩位先祖排除在外。那些記載只是後人通過各方渠道整理而來的。」
楚錚點點頭,道:「可娘所說這三方都沒道理出手啊。」
王秀荷應道:「不錯,至少鷹狼兩堂決計不會,四聖衛就更無道理了,皇上身邊可用之人不多,這樑上允一死更是元氣大傷。何況只要不做謀反之事,三大世家聯盟還是比較牢靠的,其實力更是遠在皇家之上,皇上就是機關算盡,也對三大世家無可奈何,又何苦做這損己之事。」
楚錚晃了晃頭,苦笑道:「算了,娘,孩兒還是出去走走吧,僅坐在屋中於事無補,鷹堂眾執事還在等孩兒呢。」
王秀荷似笑非笑,道:「今日此事看來給了你一個不小的機會啊。」
楚錚哈哈一笑,道:「娘既然都猜到了,孩兒必不負您所望。」
趙王身邊的童貴妃向來人行禮道:「見過葉先生。」
趙王示意童貴妃先下去,說道:「不知皇妹找為兄何事?」
趙茗不答,目送童貴妃出了門,道:「這丫頭比敏兒也大不了幾歲吧。」
趙王知她何意,嘆道:「如今這宮裡也只有她毫無心機,能陪朕說幾句真心話了。」
趙茗無言,看著趙王那蒼老的面容,心中有些憐惜,這個兄長不管怎麼樣也是個勤勉的君主,為國事日夜操勞,可惜身邊沒有幾個能助他之人,導致心力憔悴。
楚名棠與他年紀相差不了幾歲,可看起來年輕太多了。
趙茗看了看書案上高高的奏摺,道:「皇兄怎麼還有這麼多摺子要閱?」
趙王一聽騰的站了起來,厲聲道:「你此言是何意?」
趙茗心知失言,無意中犯了兄長的大忌,登時沉默不語。
趙王盯著她,良久才緩緩坐下,頹然道:「你說得不錯,這些摺子中大都已由楚名棠和方令信批閱過了,有的甚至已經著手去辦了,送到朕這裡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趙茗道:「那皇兄還看它做甚,楚方兩人別的不說,辦事能力絕對是可信的,皇兄又何必再操這份心呢?」
趙王怒道:「那樣的話他們二人將朕這皇上視為何物,難道朕只負責為他們蓋上玉璽嗎?」
趙茗見皇兄頗為失態,不想再談此事,轉口道:「小妹最近聽說方令信的兒子方中誠要娶楚名棠的女兒楚欣,不知此事是否當真。」
趙王苦笑道:「無風不起浪,此事看來不假。這幾日三大世家一同彈劾刑部尚書樑上允,這是本朝從未有過之事,若不是三家已達成某種密約,又怎會如此。如今朝中忠心於朕的也就這寥寥數人,朕怎麼也不能再讓樑上允罷官了,只能硬保他了。」
趙茗輕嘆道:「他們三大世家間關係錯綜複雜,皇兄原本就不應想依靠王方兩家來對付楚家。」
趙王苦笑道:「那還能靠誰呢,朕苦心經營數十年,才培養出郭懷和樑上允等人,可僅憑他們幾人,對付楚王方三家當中任何一家都力所不逮啊。」
趙茗遲疑道:「皇兄,小妹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王道:「說吧。」
「小妹雖不曉朝政之事,可自幼也通讀史書,知道歷代為君者剷除權臣,大都是那些權臣蠻橫霸道,惹得天人共憤,」
趙茗看了趙王一眼,「可楚王方三大世家勢力雖大,但多年來一直還算頗守本分,皇兄為何一定要剷除他們呢?」
趙王哼了一聲,道:「皇妹難道不知什麼是權臣誤國嗎?」
趙茗道:「可這三大世家人才輩出,兩相比較,樑上允和成奉之等人還頗有不如,而那郭懷也只是精通兵法,皇兄將他放在兵部尚書這位置上,實在是用錯了地方。」
趙王嘆道:「這些朕都知道,但朕最大的願望是替我們趙家收回朝中大權。自董家被誅後,楚王方三家在大趙境內勢力越來越大,長此以往,萬一他們之中出個居心叵測之人,我大趙江山就危矣。朕是想為朕的子孫剷除隱患啊。」
趙茗忍不住說道:「皇兄恐怕主要還是為了慶兒吧。」
趙王道:「皇妹何出此言,當年朕立誓剷除三大世家之時,慶兒還未出世,又怎麼說是為了他。」
趙茗說道:「可如今呢,皇兄?」
趙王默然不語。
趙茗道:「不是我這做姑姑的說皇侄的壞話,可是皇兄,可你覺得慶兒真能做個賢明君主嗎?這幾年來,皇兄對楚家步步緊逼,無非是為了慶兒著想,慶兒因琳貴妃之故,與楚家勢如水火,他又不懂得如何韜光隱晦,即位後很可能與楚家起衝突。」
趙王苦笑道:「皇妹,你覺得慶兒還能與楚家斗得起來嗎?三大世家已沆瀣一氣,郭懷和樑上允等人都知勢不可為,必全力勸阻慶兒的,慶兒對這點時勢也還是懂的。」
趙茗盯著趙王道:「難道皇兄忘了宮中還有四聖衛了嗎?」
趙王一驚,道:「你是說慶兒會不顧祖訓,強命四聖衛去刺殺楚家之人?」
趙茗點頭道:「以慶兒的性格,難保他不會如此做。四聖衛歷代忠於我們趙家,雖只奉命護衛皇宮大內,可慶兒若以皇上的身份強壓他們,這四人也不敢不從。宮中有四聖衛,可楚王兩家也有鷹、狼二堂,堂中高手如雲,若真惹怒了他們,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啊。」
趙王突然目光閃動,道:「皇妹,如今三大世家成聯盟之勢,其中關鍵人物便是楚名棠,他既是楚家宗主,又是王烈的女婿,方令信又將與他聯姻,若將此人除去,三大世家聯盟之勢必將土崩瓦解。」
趙茗道:「若真能輕易除掉此人,皇兄又怎會有今日之困境?」
趙王看了趙茗一眼,道:「那就看皇妹的本事了。」
趙茗訝然,沒想到皇上竟然也有此心,搖頭道:「這江山社稷之事豈可用江湖手段來解決,何況小妹也不屑為之,即使小妹願意出手,也不可能做得天衣無縫,鷹堂兩堂能人眾多,必能覺察出些蛛絲馬跡,引來他們報復。
論武功小妹是不懼天下任何人,可天道高手不是神,鷹狼兩堂的六位供奉聯手便足以阻止小妹,四聖衛的武功也不過和那幾個供奉相仿,鷹狼兩堂有足夠的人手能擋住他們,如此算來雙方實力最多也在伯仲之間,可楚王兩家掌控的數十萬大軍朝中有何人能抵擋?郭懷最多能讓北疆大營按兵不動,而南線和西線大營都為三大世家掌握,到那時大趙國才真有亡國之危啊。」
趙王知道趙茗所言不虛,無力地說道:「那你要朕如何去做?」
趙茗道:「小妹斗膽進言,我趙家宗室子弟中才能之士也不少,皇兄何不效仿楚天放,從中挑選一人另立儲君?」
趙王慘然說道:「若真是如此,慶兒還能留得命在嗎?」
趙茗想了想也是,若真是這樣,趙慶絕不甘心,勢必會在朝中掀起風浪,皇兄在世還好說,若是新君登基了,肯定無法再容趙慶活在世上。
趙茗還想再言,趙王擺手阻止道:「此事不必再提,朕就慶兒和敏兒兩個子女,只希望他們兩個日後能平安,慶兒那邊朕會嚴加督導,不讓他魯莽行事,四聖衛朕也會交代他們不得做那暗殺之事。
至于敏兒,皇妹,你們葉門並無門規禁止門下弟子談婚論嫁,當年朕曾安排你和楚名棠和郭懷曾見過面,可你連這兩人也看不上,整日戴著個面具,寧可孤老宮中,這是何故?」
趙茗黯然,當年她以民間女子身份也曾與楚名棠和郭懷交往過一段時間,只因她心高氣傲,對這兩個不諳武功之人並不怎麼放在心上。
後來她出外遊歷一年,才發現江湖中人大都粗鄙不文,更難與之相處。
可等回到京城後,楚名棠已經與王家小姐成親,郭懷則去了北疆,趙茗有苦難言,心灰意冷之下便隱居深宮之中,再也未曾與這兩人謀面。
趙王不知此中詳情,見她不答,也不便再追問,道:「朕不管你當年如何,可敏兒不能再走你的老路,朕將來要為她安排一個好夫婿。」
趙茗不由得苦笑,這可就難說了,趙敏這些日子來一直鬱鬱寡歡,整日難見笑顏。
趙茗看在眼裡,疼在心底,但也無可奈何,她也知道那楚錚雖說比趙敏小了兩歲,但朝中官宦子弟中能比上他的恐怕也沒幾個了,何況他還武功高強,正合趙敏心意,若他不是楚家子弟,趙茗倒頗為贊成。
趙王見趙茗神色古怪,不禁問道:「朕也好些時日沒見到敏兒了,她怎麼樣了?」
趙茗覺得此事皇兄恐怕遲早會知道,便不再隱瞞,將趙敏和楚錚之事說了。
趙王皺眉道:「楚錚?是否就是不久前被你打傷的那少年?這事還真有些奇怪,楚家人對此並未追究,除了琳妃曾向朕抱怨過幾句外,楚名棠在朝堂之上居然隻字未提。」
趙茗冷笑道:「據小妹猜想,其中原因有二,一是楚家自己覺得理虧,二來這少年的傷勢並無大礙,小小年紀,居然能接下我一掌,了不起啊。皇兄有所不知,如果不出小妹所料,這少年恐怕會是楚家的下任宗主。」
趙王懷疑道:「皇妹何以如此認為呢,這少年只是楚名棠的幼子,在他之前還有兩個兄長,朕聽說這兩人也是精明能幹,楚名棠不會廢長立幼吧?」
趙茗道:「楚名棠會不會有這心思很難說,可那楚錚身邊四個小婢乃是鷹堂四劍侍,這四劍侍歷來只護衛鷹堂堂主,那楚錚小小年紀就能執掌鷹堂,看來楚名棠是對他寄予厚望。」
趙王呆了半晌,有些羨慕地說道:「楚名棠居然有了三個好兒子,可朕為何就一個也沒有?」
趙茗道:「那日以後,小妹便對這少年備加留意,聽敏兒說,琪兒曾與他相處過一段時間,小妹便向琪兒詢問。據她書信中所說,這楚錚年紀雖小,可是詭計多端,且做事心狠手辣,連南齊有數的高手林風言也栽在他的手裡。無論這楚錚將來是否是楚家宗主,都將是我們趙家的心腹大患,小妹越想越後悔,當日實不應托大,在琳妃來之前就該出全力斃他於掌下。可如今琳妃已知道小妹身份,再想下手就不得不慎重考慮了。」
兩兄妹又談了一會兒,趙王看了看窗外,天已經微微亮了,嘆道:「這人一老,總覺得時光過得太快了,一眨眼又要上朝了。」
趙茗有些擔心,道:「皇兄,你一宿沒睡,要不今日早朝就不要去了吧。」
趙王掙扎著站了起來,道:「朕不能不去,朕要讓他們知道,這大趙國還是朕的天下。」
大內總管連奇突然匆匆走了進來,氣息急促地道:「皇上,大事不好。」
趙王一驚,道:「何事如此心慌?」
連奇穩了穩心神,道:「刑部尚書梁大人在早朝的路上遭到一群不明來歷人的攻擊,一行人全部身亡。」
趙王和趙茗同時起身,驚道:「你說什麼?」
樑上允一行人躺在離梁府不到一里的地方,沒有一個活口,鮮血染紅了整條大街。
樑上允死得很慘,胸口被掏了個大洞,兩隻眼睛突露而出,臉上神色驚恐萬狀,數十個家人橫七豎八地躺在他四周,殘肢斷腿,顯然那伙刺客手段極為狠辣。
楚名棠和方令信兩人站在路邊,皺著眉頭看著這一景。
他們二人在上朝途中接到消息就趕來了,一名當朝尚書被人刺殺於鬧市街頭,這是大趙國建國以來前所未有之事,何況又是在這微妙關頭。
楚名棠趁旁人不注意,輕聲問道:「相國大人,你猜這事是誰做的?」
方令信看了楚名棠一眼,道:「名棠,你是不是懷疑此事是我們方家所為,但老夫可以對天發誓,我們方家世代書香,從不屑做這沒品之事。自董家被誅以來,朝堂之爭還沒有過以血相見,大不了被貶或罷官了事,樑上允這條小命老夫還懶得取。」
楚名棠也覺得方令信實在沒有必要做此事,說道:「相國大人請勿見怪,名棠是心急了些。只是樑上允這一死,我大趙國剛剛平穩下來的朝堂又要大亂了。」
方令信默默點了點頭,他很清楚方家並未做此事,楚王兩家照理來說也是沒有理由要殺樑上允了。
他為官多年,什麼樣的風浪沒見過,瞬時間各種念頭一閃而過,樑上允這一死等於是斬了皇上一臂,皇上可用之人本就不多,如今更是捉襟見肘,如此看來表面上對楚王方三家大有好處,可實際上大不然,就算樑上允他不死,這刑部尚書之位也坐不長了,三大世家根本無需多此一舉,此舉只會讓皇上對三大世家的猜忌更深。
楚名棠也是滿心疑慮,大趙國朝堂之上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無論哪方都沒有理由殺了樑上允,可據附近的禁衛軍報,他們從聽到打鬥聲到趕到此處,前後也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可連一個刺客也沒見到,樑上允一行共有數十人,能將他們瞬間擊殺的絕不是普通之輩,而且人數也不會少,京城中有此勢力的屈指可數。
楚名棠回頭向禁衛軍統領趙無忌問道:「趙統領,京城四處城門都已封了嗎?」
禁衛軍統領歷來一直由皇室宗親擔任,趙無忌也是為數不多留在京城的皇親之一,聽楚名棠詢問於他,忙躬身答道:「回太尉大人,眾大臣上早朝之時,禁衛軍通常都會加緊巡邏,梁大人一出事,禁衛軍便關閉城門,並在城樓加強警戒,決無一人私自出城。」
趙無忌額頭冒汗,堂堂一個刑部尚書在街頭被人殺了,他這個禁衛軍統領怎麼也脫不了干係,若是此案破了,他也只能外放到京外當個無職無權的宗親,若破不了京城大牢里就要提前為自己預留位置了。
楚名棠此時也無心追究他的責任,厲聲說道:「傳令下去,所有禁衛軍對京城各家各戶嚴加搜查,可疑人等一個不可放過。」
趙無忌領命,下去安排人手去了。
此時已有不少人在四周圍觀,楚名棠看了看,無意中見到楚錚也在人群中探頭探腦的。
樑上允出事沒多久,鷹堂中人就已報到楚錚處,楚錚這一驚也是非同小可,忙帶著吳安然和楚芳華四婢來到這裡。
楚名棠命人將楚錚等帶了過來,楚錚見過父親和方令信。方令信強笑道:「名棠,這是你的幼子楚錚吧,果然年少有為,英俊不凡。」
楚錚施禮道:「相國大人謬讚了。」
又對楚名棠說道:「父親,孩兒在一旁也已看了許久,也詢問過禁衛軍將士。孩兒覺得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擊殺這麼多人,刺客中必有眾多武功高強之士,孩兒想請師父驗一下屍體,看看能不能找到些線索。」
楚名棠點點頭,對吳安然說道:「那就有勞吳先生了。」說罷又對身後一白須老者說道:「龍先生,你也去看看吧。」
這龍先生正是鷹堂三大供奉中的龍驚天,楚天放將鷹堂交給楚名棠後,王秀荷覺得原先護衛楚名棠的狼堂中人已不便再留下,便改由鷹堂三位供奉輪流保護楚名棠。
龍驚天向吳安然抱拳道:「吳先生請。」
吳安然不敢怠慢,抱拳道:「龍老先生先請。」
這龍驚天成名遠在吳安然之前,吳安然對他也甚為忌憚,楚錚曾多次想唆使吳安然與他們三位供奉過招,吳安然怎麼也不肯,她已過了爭強好鬥的年紀,若非迫不得已,她是不會無緣無故與這幾人動手的。
兩人來到樑上允橫屍之處,吳安然在他傷口上看了下,點點頭道:「這是厚背大刀所造成的傷,刀上所附內勁極強,而且是全力而出,因此這傷口在內力激盪下幾成圓形,看來這些刺客也知時間緊急,是要一擊必致梁大人於死地的。龍老先生,在下覺得有些奇怪,這下手之人武功奇高,通常來說根本不會用厚背大刀這種俗氣的兵刃,莫非他是有意為之?」
龍驚天點點頭道:「吳先生所言不錯,老夫粗略看了下,這些刺客應該都是手持兵刃,看梁府家將身上之傷也都是江湖中尋常人所用尋常兵器所致,這些家將有兩人老夫也認識,身手也算不錯,卻都在數招內斃命,一群高手沒有一人顯示何種功夫,是古怪了些。」
吳安然回頭看了看,卻見楚錚並未跟在他身後,心中有些奇怪,向四處望了望,只見楚錚正拎起衣裳下擺,踮著腳尖在屍體叢中走過。
楚錚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死人,只覺得陣陣血腥味撲鼻而來,忍不住有些反胃。
他走到躺在最外面的一具屍體處,這具屍體上也中了一刀,卻非傷在要害。
楚錚向吳安然叫道:「師父,龍老先生,你們來看一下。」
吳安然走了過來,楚錚指指那具屍體前方不遠的牆壁說道:「你們看,這牆上有個洞。」
吳安然和龍驚天仔細看了看,楚錚道:「這是不是某種兵器留下的痕跡?」
龍驚天贊道:「五公子果然心思慎密,依老夫看,這痕跡應是鑌鐵短槍所留下的。」
楚錚又回到那具屍體帝,道:「此處與那牆距離不過十餘步,這人倒地後仍作奔跑狀,那人顯然是知事不可為,想拼死而逃的,目的就是想翻過那座牆壁進入院內,而他所受的兵刃之傷是在肋下,雖然血肉模糊,卻也不過是皮肉之傷,可能是刺客見他想逃,情急之下將鐵槍脫手擲出所致,師父,你看一下他身上是否還另有致命之傷。」
吳安然將那人翻轉過來仔細查看了一番,突然撩開那人披散而下的長髮,只見那人後腦處有兩個深深的窟窿,不由得身軀一震。
龍驚天也有些驚異,道:「好指力。」
楚錚驚道:「這難道是用手指硬生生插進去的,那人功力真是了得。」
吳安然看了他一眼,道:「這有什麼,以你如今功力,運勁於指同樣能做到。」
楚錚伸出食中兩指,在傷口上比劃了幾下,見那傷處有些灰白之物,顯然是溢出來的腦漿,想了想終究不敢伸指進去。
「如此說來這也是種普通功夫,」楚錚有些失望,「並不能從中判斷出下手之人是何門派?」
「那倒未必,」龍驚天看了看楚錚,似乎有些不信吳安然方才所言,「當世能隨手一指便可戳破人頭骨的高手並不多,那兇手可能是專習指上功夫的,如北趙夏家的」玄天指「,南齊衡山門的」破錐指「,這兩個門派的長老級人物都可做到,不過看此傷口似乎不像是這兩種功夫有為。不知吳先生以為如何?」
吳安然默默點頭。
楚錚有些奇怪,他與吳安然相處多年,對他頗為了解,見他此神情,明顯是有事隱瞞。
不過當著龍驚天的面也不好追問,便向站在一旁的禁衛軍士兵問道:「這牆內住的是哪戶人家?」
禁衛軍統領趙無忌答道:「此處是工部令吏高其平的官邸,梁大人被殺之時,高大人正要起身上早朝,據他所說他只是聽見了牆外打殺之聲,但並未見到任何刺客。」
龍驚天微微皺眉,向緩步走來的楚名棠和方令信躬身道:「二位大人,龍某以為那高大人所言恐怕不實,趙統領方才曾說過,附近禁衛軍聽到廝殺聲後到此不過一盞茶時間,卻並未見到刺客蹤影。此處離這條大街前方拐角處還頗有些距離,龍某猜想這些刺客可能是翻牆從這街道兩旁的官員府邸內逃脫的。」
方令信沉著臉說道:「趙無忌,把高其平給本相帶過來。」
高其平算起來應是方系的官員,若他真與此事扯上了干係,他方令信身上的嫌疑恐怕就難洗清了。
很快一個乾瘦的官員給帶了過來,戰戰兢兢地向楚方二人行禮道:「下官參見相國大人,太尉大人。」
方令信連免禮都懶得回,道:「高其平,本相問你,方才你向禁衛軍將領所說的是否屬實?」
高其平顫聲說道:「回相國大人話,小人……所說的全是實情。」
方令信見他神色恐慌,心中大疑,難道此事真與他有關,那就難辦了。
可楚名棠就在一旁,若不深究豈不是惹他生疑,楚方兩家結盟不久,可不要因此事壞了關係,楚名棠是個明白事理的人,還是把一切都查清了反而好說。
方令信咬牙道:「趙無忌,你命一隊禁衛軍進高其平府內仔細搜查,若有阻攔者,格殺毋論。」
趙無忌領命,親自領著一隊禁衛軍如狼似虎般闖進高府,不一會兒便聽到裡面傳來婦孺的哭喊聲。高其平身子怵瑟瑟抖,臉上汗如雨下。
趙無忌走了出來,臉上頗有興奮之色,走到楚方二人面前俯首道:「二位大人,下官在高府牆根發現幾處未乾的血跡,應該就是那些刺客所留,下官正命禁衛軍對高府中人嚴加拷問。」
高其平癱倒在地,不住磕頭,哭喊道:「相國大人,下官有罪,可下官確與此事無關啊。」
方令信一腳將他踢了個跟頭,獰聲說道:「還敢自稱下官,有什麼話到刑部再說吧。」
高其平在地上打了個滾,又爬到方令信身前,抱住他大腿:「方才小人正想起程上朝,卻聽到牆外不斷傳來慘叫聲,小人膽小,便命下人緊閉大門。沒過一會兒一群黑衣人躍牆而入,沿著牆根穿過下官府內從後院又翻牆出去了,小人不敢上前阻攔,因怕上峰怪罪,一時糊塗之下未敢如實稟報,實是大罪。可小人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勾結賊人殺害梁大人,請相國大人明鑑啊。」
楚名棠覺得高其平所言未必是虛,若他真與此事有關,這幫刺客就在他門口動手也太愚蠢了些,於是說道:「相國大人,此事是否與高大人有關還尚未定論,就此把他送往刑部也太武斷了些,何況如此一來也會惹得朝中百官人心惶惶。如今這上京城山雨欲來,還需朝中上下同心協力才是。」
方令信想了想,高其平畢竟是他門下的人,就這麼把他關起來恐怕必起流言蜚語,道:「那依名棠之意,應當如何去做?」
楚名棠答道:「名棠想讓刑部派一侍郎率人到高大人府中嚴加詳查,如果名棠沒記錯的話,那些刺客從高大人府內翻牆而出,若想要跑到另一街上,其間還要穿過數位官員的府邸,刑部可在這高大人府上辦公,會同禁衛軍將這一帶所有官員都嚴查一遍。至於高大人,在罪名未洗清之前不得離府半步。相國大人以為如何?」
方令信知楚名棠是顧及他面子,說道:「名棠所言極是,就按你的意思去辦吧。」說完看了趙無忌一眼,道:「就不知趙統領以為如何?」
趙無忌深知其中利害關係,照理來說高其平是絕對應被關押起來的,可他已是自身難保,哪有空管高其平如何,只要面前這兩位一句話,他趙無忌就得乖乖滾出京城,如今他恨不得多參與些楚方兩家之事,好讓兩位大人能念在他鞍前馬後效力的份上,能保住這個禁軍統領之位。
聽方令信出言相問,忙道:「太尉大人此舉顧全大局,方方面面考慮極為周全,的確是眼下最佳之策,下官屬下禁衛軍自當密切配合刑部,力爭早日破了此案。」
楚名棠和方令信相視一笑,趙無忌的心思又怎能瞞過他二人,日後他也只能乖乖聽話行事。
地上的高其平大鬆了一口氣,連聲向楚方二人道謝。
楚名棠不理他,對趙無忌說道:「那好,這邊就有勞趙統領了。相國大人,咱們先去皇上那裡吧,出了這麼大的事,皇上恐怕已經等急了。」
楚錚在一旁有些擔心,上前一步說道:「父親,這幫刺客尚未抓到,您也要小心些,不如再從府里調派一些人手過來?」
楚名棠笑道:「不必了,有龍老先生和他的幾位弟子在,錚兒你不用擔心,何況為父與相國大人一同前往,隨從都已有了數百人,那些刺客即使來了也無懼。」
楚名棠和方令信走後,趙無忌對楚錚說道:「楚公子,要不要下官陪你再到高府內察看一番?」
楚錚笑道:「統領大人不必客氣,今日我原本要到禁衛軍報到,以後統領大人就是我的頂頭上司了,還請多多關照小子。」
趙無忌這才想起確有其事,不免有些尷尬,抱拳道:「公子不是尚未到任嗎,你我先平輩論交吧。」
楚錚啼笑皆非,眼前這統領大人滿臉絡腮鬍子,恐怕也已有四十來歲,較父親也差不了多少,卻要自己平輩論交,這叫什麼事。
楚錚不敢怠慢,執意要施晚輩之禮,長一輩又不長几斤肉,逢年過節的還得多派發幾個紅包。
這趙統領目前是有難在身,看在父親的面上才對自己卑息謙恭,自己寧可得罪君子也不可得罪此類小人,還是謙虛些為好。
趙無忌幾番推辭未果,見楚錚執意如此,也只好作罷,但言語舉止中仍十分恭敬,全然不把楚錚當下屬看待,說道:「楚公子既然要到禁衛軍來,只任校尉之職實在是太委屈了。以公子方才所現之才,就是當個偏將也是綽綽有餘。不過這是兵部所管之事,本官沒有辦法,不如公子到本官帳前來,本官敢擔保年內必保舉公子為副將。」
楚錚淡淡笑道:「多謝統領大人好意,不過家父有命,讓我到堂兄帳下。家父之命小子可是不敢違背。」
趙無忌見楚錚神色漠然,暗罵自己糊塗,人家是什麼人,當朝太尉的公子,想當什麼職位的官還用得著他來操心,急忙連聲稱是。
楚錚知趙無忌為了他自己,必會盡責盡力查找線索,自己留下也並無太大用處,便與他道別返回楚府。
楚錚一行今日急匆匆出府,連馬車都沒有坐,趙無忌心忙意亂下竟也沒注意。
楚錚暗笑這人能力如何尚不知曉,起碼在溜須拍馬這一項上就不甚合格,要是換做自己早把一切安排妥當了。
離開了趙無忌的視線,楚錚臉色突然變得陰沉無比,對楚芳華四人道:「今日這麼大一件事情,鷹堂負責京城內消息的藍、紫兩堂是幹什麼吃的?一點訊息也沒得到,而且此事甚有可能是京城外來人氏所為,若是如此,此罪更不可恕。
你們馬上去通知各堂執事,立刻來鷹堂議事廳,另傳令下去,命鷹堂所有人手全都給我在京城中暗中打探,發現可疑人物立即報總堂。」
楚芳華遲疑道:「可如今京城之中頗不安寧,小婢四人還是以護衛宗主為重,等回到府中再派人通知吧。」
楚錚搖搖頭道:「不必,我現在就去鷹堂,你們四人分別去告知各執事。這邊有師父在我身邊,不會有事的。」
楚芳華等人跟隨楚錚也已數月,對這少年堂主的敬畏與日俱增,更不會因已許給楚錚作妾而持寵而嬌,見楚錚為了這刺殺一事動了真怒,不敢有違,紛紛領命而去。
吳安然見楚芳華四人離去,淡淡說道:「你可是要拿此事向鷹堂幾位執事開刀了。」
楚錚一笑,道:「真是知我者師父也,這幾個執事徒兒已忍他們好久了。特別是藍堂執事楚名佐,仗著他是長輩,私下裡幾次對父親都語帶不敬,對徒兒更是不放在眼裡。況且這事他們幾個還是失責在先,真是天助我也,若不藉此將楚名佐和紫堂執事宣祖和整下去,以後再想找機會就不知要到何時了。」
吳安然皺眉道:「將他們整下去容易,可讓誰來接替他們呢,這藍、紫二堂都屬鷹堂在趙國的六大堂之一,若是資歷不夠恐怕難以服眾。」
楚錚笑道:「師父放心,徒兒早有人選,只是找不到機會而已。赤堂如今由陳振鍾掌管,原先與他同為分執事的尉仕和南風蟬對此雖有些不滿,但做事一直盡心盡力,由他們二人來執掌藍、紫二堂足以勝任。」
吳安然想了想也覺得不錯,點了點頭。
楚錚沉思道:「於公於私,此事都不得再拖延。以往京城一直太平無事,徒兒對此事也不是甚急,可如今看來是失策了,朝堂之爭激流暗涌,來不得半點鬆懈。這幾人尸位素餐,平日根本不知在幹些什麼,父親雖未責怪於我,可徒兒卻心有不安,若早日能將這幾堂掌控在手,今日之事便不會像這般措手不及。」
吳安然道:「你無需自責,你掌管鷹堂不過數月,能有這般成績已是很不錯了。」
楚錚突然停下腳步,道:「師父,樑上允被刺的確有些奇怪,鷹堂沒得到消息倒也罷了,可狼堂怎麼也毫不知情?我們還是先回一趟楚府,去問問我娘。」
吳安然道:「你不是說先到鷹堂議事廳嗎,難道就讓鷹堂眾執事就這麼等著?」
楚錚道:「楚名佐和宣祖和又有哪次準時到過,反正他們執事位置也坐不長了,今日就讓他們等我一次吧。」說完,便轉身向楚府走去。
吳安然猶豫了一下,跟上道:「你那四個丫頭雖然已許給你作妾,這諸多事情都交給她們,你就完全放心?」
楚錚想了想道:「也不是完全放心,畢竟她們是由二爺爺一手帶大的,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原上京楚府徒兒仍有幾分戒意,因此如武媚娘之事徒兒就沒讓她們幾個知曉。
不過她們自幼便經受鷹堂四劍侍的訓練,已註定今生只為守護鷹堂堂主,由許給我作妾,只要再過兩年徒兒正式接任堂主一職,她們幾人還是可信的。尤其是那楚芳華,年紀雖不大,但深明事理,前些時日徒兒為了立威,對她們四人也兇狠了些,其他三人頗有怨言,全仗她從中周旋。嘖嘖,這女子不但相貌甚美,性子也頗隨和,可另三人就偏偏聽她話,還真怪了。」說完舔了舔嘴,似在回味。
吳安然冷冷說道:「怎麼,食髓知味了?」
楚錚頓感面上無光,道:「師父,你怎麼就這麼看待徒兒?徒兒難道會是一公私不分的嗎?」
吳安然哼了一聲,道:「你給我好好聽著,將來你娶誰家女兒為正室是你父母的事,為師管不著。可輕如是為師的義女,你不可負她。」
楚錚莫名其妙挨了頓臭罵,半天也沒回過神來。
回到楚府,楚錚並不停留,徑直到內院拜見王秀荷。
王秀荷臉色頗為不善,似乎怒氣未平,楚錚有些奇怪,上前摟住親個嘴道:「娘,什麼事惹您不高興了?」
王秀荷沒好氣地說道:「還有誰,狼堂那些酒囊飯袋唄,太平日子過久了,整日尋歡作樂,京城這麼大的事居然一點消息也沒有,真是氣死我了。」
原來,王秀荷也聽到了些消息,責令狼堂調查此事,卻無功而返。
楚錚便把方才所見樑上允被刺的詳情與王秀荷一一說了,王秀荷聽了道:「此事確實古怪,京城中能有實力做成此事只有鷹狼二堂和宮內的四聖衛等大內高手,方家雖在朝中勢力不小,可他們歷代書香門第,從不屑於暗中扶植殺手,只掌控著京城大半青樓來打聽朝野之事。哼,真是嘴上冠冕堂皇,背地裡男盜女娼。」
楚錚知道娘親對方家一直心有不滿,也不理會,只是他第一次聽得四聖衛,於是問道:「娘所提這四聖衛是不是葉門那婆娘的手下。」
王秀荷哼了一聲,道:「你還真是無知,看來對鷹堂掌控還不甚得力,不然他們不會不告訴你。那四聖衛的祖師與葉門雖有淵源,但是武功上大不相同,當年太祖登基後,知道在江湖之上能人異士甚多,擔心皇宮大內會不安全,便搜羅了大批武功秘笈,邀請多位高手去蕪存精,整理成四門武功傳於宮內的四個太監,為娘向來對武功不感興趣,這四門武功的詳情你自己到鷹堂中去查吧,應該有記載的。」
楚錚道:「那當年楚王兩家先祖是否也參與整理?」
王秀荷道:「沒有。他們趙家對楚王兩家猜忌由來已久,從太祖時就已漸現端倪。兩家先祖說起來也是當時有數的高手,可太祖就是將兩位先祖排除在外。那些記載只是後人通過各方渠道整理而來的。」
楚錚點點頭,道:「可娘所說這三方都沒道理出手啊。」
王秀荷應道:「不錯,至少鷹狼兩堂決計不會,四聖衛就更無道理了,皇上身邊可用之人不多,這樑上允一死更是元氣大傷。何況只要不做謀反之事,三大世家聯盟還是比較牢靠的,其實力更是遠在皇家之上,皇上就是機關算盡,也對三大世家無可奈何,又何苦做這損己之事。」
楚錚晃了晃頭,苦笑道:「算了,娘,孩兒還是出去走走吧,僅坐在屋中於事無補,鷹堂眾執事還在等孩兒呢。」
王秀荷似笑非笑,道:「今日此事看來給了你一個不小的機會啊。」
楚錚哈哈一笑,道:「娘既然都猜到了,孩兒必不負您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