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再爭
「臣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夏丞相陳志清的腦海中反覆迴蕩著這句話,每一次默念,都似有一股熱流在體內涌動,令他熱血沸騰。
他凝視著陸雲,目光久久未曾移開,眼中滿是複雜之色,眼前這意氣風發的青年,勾起了他往昔的回憶。
曾經年少的他,亦如陸雲這般朝氣蓬勃、豪情滿懷,一顆報國之心熾熱滾燙,對未來滿是憧憬與壯志。
那時,天藍海闊,陽光明媚,他自信憑一腔熱血與滿腹才學,能在朝堂之上縱橫捭闔,為大夏的興盛建功立業
恰似如今的陸雲,無畏無懼地屹立於風雲變幻之中,坦然抒發己見,置個人生死榮辱於不顧,滿心皆為家國天下。
轉頭望了一眼朝堂諸公,發現除了兵部的大部分官員面色蒼白以外,其餘大臣此刻亦激動地攥著拳頭,滿臉通紅。
然而,正當朝堂氣氛如同被點燃的火藥桶,緊張與激昂達到了最高點時,宮殿之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而慌亂的腳步聲。
緊接著,一位身負重傷、衣衫襤褸的士兵跌跌撞撞地沖了進來。
他的身軀血跡斑斑,那身鎧甲破碎得不成模樣,仿佛遭受了千萬次重擊,殘損不堪。
面色蒼白得猶如一張薄如蟬翼的宣紙,毫無半分血色,嘴唇乾裂,仿若久旱的土地,眼神之中盈滿了無盡的驚恐與極度的疲憊。
然而,他仍舊拼盡最後僅存的那一絲力氣,聲嘶力竭地吼道:「陛下,益州八百里加急!綿城和涪城兩地驚現百姓大規模謀反!這是呈報!」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一片譁然,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打破了這朝堂之上已然緊繃到極致的局面,讓所有人的心都剎那間懸到了嗓子眼兒。
大臣們交頭接耳,面露驚惶之色,猶如驚弓之鳥。
陸雲眉頭微微皺起,心中暗自嘀咕:之前綿城和涪城不是遭受洪澇,已嚴懲了一批救災不力的官員,怎麼如今又出現了這般貪污之事?
女帝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臉色陰沉得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黑夜,恐怖至極,厲聲道:「速速呈上來!」
那報信的士兵顫抖著雙手將加急文書呈上,女帝一把奪過,匆匆閱覽之後,怒不可遏,狠狠拍案,「這群該死的逆臣,居然敢如此對待朕的百姓!」
朝堂上的氣氛愈發凝重,如鉛塊般沉重,大臣們個個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
這時,丞相陳志清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息怒,不知何事竟讓陛下您如此雷霆震怒!」
女帝怒目圓睜,那雙眼仿佛能噴射出毀滅一切的烈焰,銀牙咬得咯咯作響,怒喝道:「朕先前嚴令朝堂選派官員奔赴綿城和涪城施行以工代賑之策,豈料這幫派去的狗膽包天的惡官,竟敢肆意妄為地貪污災民工錢!當地那些豬狗不如的奸猾糧商,更是趁機喪心病狂、毫無廉恥地哄抬糧價,致使兩地百姓深陷絕境,民不聊生,最終被逼謀反!這群狼心狗肺的奸臣佞臣,莫非上次朕的屠刀還不夠鋒銳,不足以讓他們膽戰心驚、魂飛魄散!」
聞言,陳志清額頭上冷汗涔涔,豆大的汗珠不停滾落,趕忙再次躬身道:「陛下息怒,此等奸惡之徒確實罪該萬死!但當務之急,是如何平定此次叛亂,安撫百姓,還望陛下早做定奪。」
「陛下,微臣冒死啟奏!」
兵部尚書蕭武聽聞此訊,心中頓時湧起一陣難以抑制的興奮,他久經官場,深諳隱藏情緒之道,瞬間便將這股興奮強壓下去,轉而在面上堆砌出一副心急如焚、憂心如搗的神情,仿佛一位心系蒼生、忠君愛國的賢臣良相。
雙膝跪地,雙手恭謹地抱拳舉至眉間,額頭微微皺起,雙目之中滿是焦慮與懇切之光,聲音也因刻意的拔高而略顯沙啞,急切地說道:「如今之勢,危如累卵,微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速速與韃靼議和,暫息外患之烽火,而後得以集中兵力,全力解決益州兩城叛軍之亂局。唯有如此,方能保我大夏之根基穩固,使百姓免遭塗炭之苦,還望陛下聖裁!」
以工代賑?這娘們皇帝可以嘛,居然能想到這個辦法,只是沒想到居然又出現了貪墨,並且還逼得百姓造反,情況可比上次嚴重多了。
陸雲站在一旁,心中正暗自驚訝於女帝居然能想出以工代賑這一精妙辦法,不禁對女帝的睿智多了幾分欽佩。
然而,還未等他從這份思緒中完全抽離,便聽見蕭武的進言,他眉頭微微一蹙,連忙拱手說道:「益州之亂相較於韃靼之野心不過是癬疥之疾罷了。且看這益州之亂,其根源歸根結底不過是貪腐現象嚴重,致使百姓生活困苦,一時心生怨憤,才不得已有此過激之舉。再則說,至今為止,益州是否真有百姓誠心叛亂尚未完全查明,切不可僅憑一些表象就倉促定論,更不能因這尚未明晰之事亂了陣腳,而忽視了真正的致命威脅。」
陸雲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不少大臣聽了他的話後,不禁微微點頭,似乎也覺得此事另有隱情。
然而,蕭武卻冷哼一聲,從地上站起身來,面色不善地看向陸云:「陸指揮使,你這話說得輕巧!如今這益州叛軍就如同那星星之火,若不趁著其尚未成燎原之勢迅速撲滅解決,一旦他們與其他心懷叵測、包藏禍心之徒相互勾結串聯,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屆時,我大夏內部必將陷入一片混亂,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而與此同時,那可惡的韃靼又在邊境虎視眈眈,像一隻隨時準備撲食的惡狼,蠢蠢欲動,不斷地尋釁滋事,侵擾我邊境百姓的安寧生活。
更加棘手的是,其旁還有那趙國,雖表面上按兵不動,可誰知其暗地裡打著什麼鬼主意!一旦局勢失控,我大夏陷入三面受敵的絕境,腹背受創,這區區彈丸之地,又將如何招架得住這如洶湧潮水般湧來的敵人?難不成你要眼睜睜地看著我大夏江山社稷在你等的優柔寡斷、坐而論道之中毀於一旦嗎?」
女帝面容冷峻似霜,坐在龍椅上靜靜的聽著兩人的激烈爭辯,目光再兩人身上來回遊走。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唯有兩人激昂的聲音交織迴蕩,空氣中瀰漫著緊張凝重的氣息,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壓抑寧靜。
「陸指揮使,我大夏就這麼多兵丁,就這麼多將軍,若是與韃靼宣戰,將再無兵丁應對益州之亂,到時候我大夏必將陷入內憂外患的泥沼,難以自拔!你口口聲聲說韃靼野心勃勃,不能姑息,可眼下這燃眉之急你又該如何化解?難道僅憑你那毫無根據的一腔熱血嗎?」蕭武越說越激動,雙手在空中揮舞著,以加強自己話語的氣勢。
陸雲神色鎮定,目光堅定地環顧朝堂眾人,繼續說道:「陛下,小的之所以主戰,並非盲目衝動,實有諸多依據。且看如今之時節,再有一月便進入冬季,那韃靼之地冬季酷寒,物資匱乏,他們若此時發動大規模戰爭,後勤補給將成為極大的難題,這是其一。
其二,多年的戰爭下來,韃靼國也與我大夏一般,元氣大傷,他們同樣急需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短時間內恐難以支撐一場持久且大規模的戰爭。
其三,據小的暗中打探得知,如今韃靼國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實則分為兩派,一派主張繼續對我大夏用兵,以掠奪更多的資源和土地;而另一派則傾向於先穩定國內局勢,發展自身實力。
兩派之間矛盾日益尖銳,此時他們自顧不暇,又怎會輕易對我大夏發動全面戰爭?所以,當下正是我大夏振作士氣、加強防禦、整頓內部的良機,而絕非是向韃靼示弱求和之時。」
蕭武聽著陸雲的話,臉上露出一絲不屑,冷笑道:「陸指揮使,你這些不過是你的臆測之詞,如何能作為決策的依據?若韃靼不顧這些因素,執意發動戰爭,我大夏又當如何應對?你可有十足的把握能抵擋得住他們的鐵騎?」
陸雲不慌不忙地回應道:「蕭尚書,天下大事本就充滿變數,雖無十足把握,但坐以待斃絕非我大夏所為。我們可利用這一時機,積極籌備,加強邊境的防禦工事,囤積糧草物資,同時在國內整肅吏治,清查貪腐,讓百姓看到朝廷的決心和作為,如此一來,民心可用,士氣可振。即便韃靼真的來襲,我大夏軍民也能同仇敵愾,拼死一戰。而若此時選擇求和,不僅會讓百姓失望,更會讓韃靼看清我大夏的軟弱,日後必將遭受更多的欺凌。」
女帝微微點頭,眼中露出一絲思索之色,她再次開口問道:「小雲子,即便如你所言,韃靼有諸多顧慮,但我大夏內部的益州之亂又該如何解決?如今那裡的百姓受苦,叛軍勢大,若不能儘快平息,恐生更多變故。」
陸雲拱手道:「陛下,對於益州之亂,小的建議先派遣一位公正廉明、善於安撫百姓的大臣前往,帶去陛下的旨意和安撫物資,表明朝廷對百姓的關懷和解決問題的決心。同時,調查那些貪腐官員和姦商的罪證,將其繩之以法,以平民憤。再從周邊調集部分兵力,對叛軍形成威懾,但不輕易發動攻擊,以攻心為上,勸其放下武器,重回大夏懷抱。待解決了內部問題,我大夏便可全力應對外部的威脅。」
聞言,女帝女帝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權衡這兩人的話,片刻之後,女帝揮了手,下令退朝。
陸雲看了一面色陰沉的蕭武笑道:「蕭尚書怎麼沒把雜家送與你的禮物帶回去。」
「哼!」
蕭武冷哼一聲,一揮手離開了大殿。
「陸指揮使,這位兵部尚書可不是什麼大度的人,你今日如此這般得罪他,日後要千萬小心!」
禮部尚書馮吉神色擔憂道。
陸雲轉過身,對著馮吉拱手行了一禮,臉上帶著謙遜的微笑,說道:「雜家感謝馮尚書的提醒,只是這朝堂之上,關乎國家安危,有些話不得不說,有些事不得不做。若為了怕得罪人而畏首畏尾,置大夏的江山社稷於不顧,那才是真正的不忠不義。蕭尚書若因此事記恨於雜家,那也是雜家的命數,雜家自會小心應對。」
「嗯。」
馮吉一怔,旋即點點頭,轉身離去。
陸雲剛要抬腳離開大殿,一位身著青色宮服的小太監急匆匆地從遠處小跑過來,到了陸雲跟前,「撲通」一聲跪下,尖著嗓子說道:「奴婢叩見陸公公,陛下有請!」
陸雲微微一怔,隨即點了點頭,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跟著小太監往干清宮走去。
踏入干清宮見到女帝,便見女帝幽幽說道:「小雲子,朕要你往益州走一趟!」
大夏丞相陳志清的腦海中反覆迴蕩著這句話,每一次默念,都似有一股熱流在體內涌動,令他熱血沸騰。
他凝視著陸雲,目光久久未曾移開,眼中滿是複雜之色,眼前這意氣風發的青年,勾起了他往昔的回憶。
曾經年少的他,亦如陸雲這般朝氣蓬勃、豪情滿懷,一顆報國之心熾熱滾燙,對未來滿是憧憬與壯志。
那時,天藍海闊,陽光明媚,他自信憑一腔熱血與滿腹才學,能在朝堂之上縱橫捭闔,為大夏的興盛建功立業
恰似如今的陸雲,無畏無懼地屹立於風雲變幻之中,坦然抒發己見,置個人生死榮辱於不顧,滿心皆為家國天下。
轉頭望了一眼朝堂諸公,發現除了兵部的大部分官員面色蒼白以外,其餘大臣此刻亦激動地攥著拳頭,滿臉通紅。
然而,正當朝堂氣氛如同被點燃的火藥桶,緊張與激昂達到了最高點時,宮殿之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而慌亂的腳步聲。
緊接著,一位身負重傷、衣衫襤褸的士兵跌跌撞撞地沖了進來。
他的身軀血跡斑斑,那身鎧甲破碎得不成模樣,仿佛遭受了千萬次重擊,殘損不堪。
面色蒼白得猶如一張薄如蟬翼的宣紙,毫無半分血色,嘴唇乾裂,仿若久旱的土地,眼神之中盈滿了無盡的驚恐與極度的疲憊。
然而,他仍舊拼盡最後僅存的那一絲力氣,聲嘶力竭地吼道:「陛下,益州八百里加急!綿城和涪城兩地驚現百姓大規模謀反!這是呈報!」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一片譁然,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打破了這朝堂之上已然緊繃到極致的局面,讓所有人的心都剎那間懸到了嗓子眼兒。
大臣們交頭接耳,面露驚惶之色,猶如驚弓之鳥。
陸雲眉頭微微皺起,心中暗自嘀咕:之前綿城和涪城不是遭受洪澇,已嚴懲了一批救災不力的官員,怎麼如今又出現了這般貪污之事?
女帝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臉色陰沉得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黑夜,恐怖至極,厲聲道:「速速呈上來!」
那報信的士兵顫抖著雙手將加急文書呈上,女帝一把奪過,匆匆閱覽之後,怒不可遏,狠狠拍案,「這群該死的逆臣,居然敢如此對待朕的百姓!」
朝堂上的氣氛愈發凝重,如鉛塊般沉重,大臣們個個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
這時,丞相陳志清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息怒,不知何事竟讓陛下您如此雷霆震怒!」
女帝怒目圓睜,那雙眼仿佛能噴射出毀滅一切的烈焰,銀牙咬得咯咯作響,怒喝道:「朕先前嚴令朝堂選派官員奔赴綿城和涪城施行以工代賑之策,豈料這幫派去的狗膽包天的惡官,竟敢肆意妄為地貪污災民工錢!當地那些豬狗不如的奸猾糧商,更是趁機喪心病狂、毫無廉恥地哄抬糧價,致使兩地百姓深陷絕境,民不聊生,最終被逼謀反!這群狼心狗肺的奸臣佞臣,莫非上次朕的屠刀還不夠鋒銳,不足以讓他們膽戰心驚、魂飛魄散!」
聞言,陳志清額頭上冷汗涔涔,豆大的汗珠不停滾落,趕忙再次躬身道:「陛下息怒,此等奸惡之徒確實罪該萬死!但當務之急,是如何平定此次叛亂,安撫百姓,還望陛下早做定奪。」
「陛下,微臣冒死啟奏!」
兵部尚書蕭武聽聞此訊,心中頓時湧起一陣難以抑制的興奮,他久經官場,深諳隱藏情緒之道,瞬間便將這股興奮強壓下去,轉而在面上堆砌出一副心急如焚、憂心如搗的神情,仿佛一位心系蒼生、忠君愛國的賢臣良相。
雙膝跪地,雙手恭謹地抱拳舉至眉間,額頭微微皺起,雙目之中滿是焦慮與懇切之光,聲音也因刻意的拔高而略顯沙啞,急切地說道:「如今之勢,危如累卵,微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速速與韃靼議和,暫息外患之烽火,而後得以集中兵力,全力解決益州兩城叛軍之亂局。唯有如此,方能保我大夏之根基穩固,使百姓免遭塗炭之苦,還望陛下聖裁!」
以工代賑?這娘們皇帝可以嘛,居然能想到這個辦法,只是沒想到居然又出現了貪墨,並且還逼得百姓造反,情況可比上次嚴重多了。
陸雲站在一旁,心中正暗自驚訝於女帝居然能想出以工代賑這一精妙辦法,不禁對女帝的睿智多了幾分欽佩。
然而,還未等他從這份思緒中完全抽離,便聽見蕭武的進言,他眉頭微微一蹙,連忙拱手說道:「益州之亂相較於韃靼之野心不過是癬疥之疾罷了。且看這益州之亂,其根源歸根結底不過是貪腐現象嚴重,致使百姓生活困苦,一時心生怨憤,才不得已有此過激之舉。再則說,至今為止,益州是否真有百姓誠心叛亂尚未完全查明,切不可僅憑一些表象就倉促定論,更不能因這尚未明晰之事亂了陣腳,而忽視了真正的致命威脅。」
陸雲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不少大臣聽了他的話後,不禁微微點頭,似乎也覺得此事另有隱情。
然而,蕭武卻冷哼一聲,從地上站起身來,面色不善地看向陸云:「陸指揮使,你這話說得輕巧!如今這益州叛軍就如同那星星之火,若不趁著其尚未成燎原之勢迅速撲滅解決,一旦他們與其他心懷叵測、包藏禍心之徒相互勾結串聯,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屆時,我大夏內部必將陷入一片混亂,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而與此同時,那可惡的韃靼又在邊境虎視眈眈,像一隻隨時準備撲食的惡狼,蠢蠢欲動,不斷地尋釁滋事,侵擾我邊境百姓的安寧生活。
更加棘手的是,其旁還有那趙國,雖表面上按兵不動,可誰知其暗地裡打著什麼鬼主意!一旦局勢失控,我大夏陷入三面受敵的絕境,腹背受創,這區區彈丸之地,又將如何招架得住這如洶湧潮水般湧來的敵人?難不成你要眼睜睜地看著我大夏江山社稷在你等的優柔寡斷、坐而論道之中毀於一旦嗎?」
女帝面容冷峻似霜,坐在龍椅上靜靜的聽著兩人的激烈爭辯,目光再兩人身上來回遊走。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唯有兩人激昂的聲音交織迴蕩,空氣中瀰漫著緊張凝重的氣息,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壓抑寧靜。
「陸指揮使,我大夏就這麼多兵丁,就這麼多將軍,若是與韃靼宣戰,將再無兵丁應對益州之亂,到時候我大夏必將陷入內憂外患的泥沼,難以自拔!你口口聲聲說韃靼野心勃勃,不能姑息,可眼下這燃眉之急你又該如何化解?難道僅憑你那毫無根據的一腔熱血嗎?」蕭武越說越激動,雙手在空中揮舞著,以加強自己話語的氣勢。
陸雲神色鎮定,目光堅定地環顧朝堂眾人,繼續說道:「陛下,小的之所以主戰,並非盲目衝動,實有諸多依據。且看如今之時節,再有一月便進入冬季,那韃靼之地冬季酷寒,物資匱乏,他們若此時發動大規模戰爭,後勤補給將成為極大的難題,這是其一。
其二,多年的戰爭下來,韃靼國也與我大夏一般,元氣大傷,他們同樣急需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短時間內恐難以支撐一場持久且大規模的戰爭。
其三,據小的暗中打探得知,如今韃靼國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實則分為兩派,一派主張繼續對我大夏用兵,以掠奪更多的資源和土地;而另一派則傾向於先穩定國內局勢,發展自身實力。
兩派之間矛盾日益尖銳,此時他們自顧不暇,又怎會輕易對我大夏發動全面戰爭?所以,當下正是我大夏振作士氣、加強防禦、整頓內部的良機,而絕非是向韃靼示弱求和之時。」
蕭武聽著陸雲的話,臉上露出一絲不屑,冷笑道:「陸指揮使,你這些不過是你的臆測之詞,如何能作為決策的依據?若韃靼不顧這些因素,執意發動戰爭,我大夏又當如何應對?你可有十足的把握能抵擋得住他們的鐵騎?」
陸雲不慌不忙地回應道:「蕭尚書,天下大事本就充滿變數,雖無十足把握,但坐以待斃絕非我大夏所為。我們可利用這一時機,積極籌備,加強邊境的防禦工事,囤積糧草物資,同時在國內整肅吏治,清查貪腐,讓百姓看到朝廷的決心和作為,如此一來,民心可用,士氣可振。即便韃靼真的來襲,我大夏軍民也能同仇敵愾,拼死一戰。而若此時選擇求和,不僅會讓百姓失望,更會讓韃靼看清我大夏的軟弱,日後必將遭受更多的欺凌。」
女帝微微點頭,眼中露出一絲思索之色,她再次開口問道:「小雲子,即便如你所言,韃靼有諸多顧慮,但我大夏內部的益州之亂又該如何解決?如今那裡的百姓受苦,叛軍勢大,若不能儘快平息,恐生更多變故。」
陸雲拱手道:「陛下,對於益州之亂,小的建議先派遣一位公正廉明、善於安撫百姓的大臣前往,帶去陛下的旨意和安撫物資,表明朝廷對百姓的關懷和解決問題的決心。同時,調查那些貪腐官員和姦商的罪證,將其繩之以法,以平民憤。再從周邊調集部分兵力,對叛軍形成威懾,但不輕易發動攻擊,以攻心為上,勸其放下武器,重回大夏懷抱。待解決了內部問題,我大夏便可全力應對外部的威脅。」
聞言,女帝女帝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權衡這兩人的話,片刻之後,女帝揮了手,下令退朝。
陸雲看了一面色陰沉的蕭武笑道:「蕭尚書怎麼沒把雜家送與你的禮物帶回去。」
「哼!」
蕭武冷哼一聲,一揮手離開了大殿。
「陸指揮使,這位兵部尚書可不是什麼大度的人,你今日如此這般得罪他,日後要千萬小心!」
禮部尚書馮吉神色擔憂道。
陸雲轉過身,對著馮吉拱手行了一禮,臉上帶著謙遜的微笑,說道:「雜家感謝馮尚書的提醒,只是這朝堂之上,關乎國家安危,有些話不得不說,有些事不得不做。若為了怕得罪人而畏首畏尾,置大夏的江山社稷於不顧,那才是真正的不忠不義。蕭尚書若因此事記恨於雜家,那也是雜家的命數,雜家自會小心應對。」
「嗯。」
馮吉一怔,旋即點點頭,轉身離去。
陸雲剛要抬腳離開大殿,一位身著青色宮服的小太監急匆匆地從遠處小跑過來,到了陸雲跟前,「撲通」一聲跪下,尖著嗓子說道:「奴婢叩見陸公公,陛下有請!」
陸雲微微一怔,隨即點了點頭,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跟著小太監往干清宮走去。
踏入干清宮見到女帝,便見女帝幽幽說道:「小雲子,朕要你往益州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