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紀榮的節烈觀
No sperm was found after centrifugation.
「離心後未檢見精子。」
一個月的時間,紀榮重複做過三次精液化驗,看過三遍上述檢驗結果,終於確認,他把自己絕育得很徹底,很乾淨。
冬天已經到來,山莊後面落雪的白日,有很多毛髮密集旺盛,肢體粗短笨拙的小型動物出沒,是小女孩喜歡摸的那種類型。
他計劃著什麼時候帶她來,女孩子戴頂玳瑁色的絨帽,護住耳朵和一部分小臉,鼻尖通紅的樣子一定很可愛。
或者夏天也好,紀榮想,夏天樹上有浣熊夜奔,車頂棲著蒼鷺。
孩子最喜歡,可以耐著性子陪他住很久很久,每天鑽進灌木里尋找灰色的野兔,小腿被細枝籬刮傷,晚上抿著嘴,要他在夜燈下給結痂的創口抹藥。
他對她如今總是拿出養育孩子的心態,偶爾自己也分不清楚,一把年紀到現在,心裡究竟在想什麼。
馬捷報那個名叫衛國的孩子剛出生時,他也去看過。
印象深刻,襁褓里小孩子通紅的臉與皺巴巴的鼻尖,大概因為剛剛降生不久,臉上皮膚的顆粒感很強。
溫熱子宮裡鑽出的幼小身體,皮膚竟然潮熱如同凍傷,帶一種哺乳動物的甜腥味。紀榮未主動去碰,短暫看過後,立刻站得極遠。
女人在這方面總是心細而敏銳,馬捷報的妻子大抵看出他愛孩子,示意他可以過來摸一摸嬰兒舒展的小手。
「才洗過澡,綿綿的,很健康。」她笑著說。
馬捷報看出紀榮的謹慎,也出言讓他放鬆,無需那麼緊張。
紀榮俯身輕輕掂弄,指腹勾著嬰兒的掌心,喉頭滾動,幾乎控制不住表情,當場失態。
那一年他四十歲。沒有哪個觀念傳統、又堅持獨身的男人,會在這個年紀不喜歡孩子。
身邊有孩子,至少熱鬧些。
如果那天沒有發生意外,那麼一個月後——或許更久,兩個月後——陸恩慈驚慌失措發現自己月經很久不來,帶著微微隆起的小腹來找他。
女孩子沒有被灌醉,躲在門後、站在桌後,邯鄲學步似地揣著肚子,用那種很可憐的眼神瞅著他的時候,紀榮就可以耐心又溫和地安撫她,說原本想說的話:
不要緊,不是很大的事。你想生下來?或是引產,都沒關係,都可以。我要負責,我想負責。
如果不發生這件事,紀榮也無法意識到,自己對生活的觀念原來這麼傳統老派。
一雙正常的夫妻,婚後有個健康的孩子。
他對家庭的構設大概如此。
…還要良好的感情基礎,合適的備孕年紀……兩張賞心悅目的臉……陸恩慈消失後再未出現,紀榮有意把《Sinophone》作為未婚「亡妻」的遺產辦下去,但時代變化得相當快,核心的策劃組在網際網路騰飛後逐漸流散,編輯與讀者都對紙媒的生命與未來有了新的估量和選擇,即便是公司不斷投入資金,也無法讓它長久存在。
一個衰敗的生命是無法試圖進入未來的,《Sinophone》如此,紀榮也一樣。
五年後,《Sinophone》宣布徹底閉刊。
關於它的社會學研究在閉刊三年後出現,研究者將之作為網媒讀者群流變的例案之一反覆剖析,不斷有試圖採訪紀榮的學者教授聯繫他當時的秘書,都被逐一回絕。
漫長的時間裡,他反覆翻閱陸恩慈留下的全部手稿,慢慢理解她幻想的紀榮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她心裡那種男人溫潤的稜角,到底如何才能修飾出來。
他和逐漸增長的年齡不斷磨合、適應,直到六十歲前夕,某一天性慾如同漲潮般重新浸潤身體,紀榮不可思議地確認,陸恩慈似乎是要回來了。
他的守貞變成一味悽苦的藥,因為牌坊隨著「亡婦」歸來而消失,一個喜歡孩子的人已經用三十年把自己絕育得徹徹底底、乾乾淨淨。
每次想到這些事都頭痛,紀榮在飛機上睡得極不安穩,受限於如今的年紀,也不得不承認老人覺少,落地後遂赴約去了趟馬捷報家,跟他喝早茶。
冬天年輕人似乎大都懶得出門,回家時,廣慧告知他,說陸恩慈在挑衣服。
堂廳里人有些多,幾個女人在幫助模特調整當季的衣裙,等陸恩慈出來看。
「對不起,我想知道陸小姐……」
紀榮頷首,大概看了一遍,禮貌問道:「人呢?」
「陸小姐剛去房間試衣服,」
Sa把沙發上的墨鏡放到茶几,引著男人往客房走,道:「這裡……」陸恩慈在衣帽間,紀榮走進來,把大衣掛進柜子。
一樓這間房算客房,雖然沒人住,設計還是做得更私密客氣些。
紀榮看到人果然躲進迭門裡的空間換衣服,只一雙腳露在門擋下面,方便他認出女孩兒的身份。
曾聽過這麼大的姑娘愛戴腳鏈,大多是細紅繩。陸恩慈也戴,腳腕上掛著一圈細細的鉑金鍊子,上面有堇青石切出的寶石飾品。
紀榮抄著手靠在櫃邊,垂頭平靜地盯著那雙動來動去的、白生生的腳。
那雙腳一直在焦慮地動,似乎有什麼令她心裡憂愁的事已經發生。
女孩子頻繁地踱來踱去,連新裙子都不能讓她高興。
「怎麼了,心情不好,不開心?」
隔著一道薄薄的迭門,紀榮遠遠靠在衣櫃,笑著問她。
「離心後未檢見精子。」
一個月的時間,紀榮重複做過三次精液化驗,看過三遍上述檢驗結果,終於確認,他把自己絕育得很徹底,很乾淨。
冬天已經到來,山莊後面落雪的白日,有很多毛髮密集旺盛,肢體粗短笨拙的小型動物出沒,是小女孩喜歡摸的那種類型。
他計劃著什麼時候帶她來,女孩子戴頂玳瑁色的絨帽,護住耳朵和一部分小臉,鼻尖通紅的樣子一定很可愛。
或者夏天也好,紀榮想,夏天樹上有浣熊夜奔,車頂棲著蒼鷺。
孩子最喜歡,可以耐著性子陪他住很久很久,每天鑽進灌木里尋找灰色的野兔,小腿被細枝籬刮傷,晚上抿著嘴,要他在夜燈下給結痂的創口抹藥。
他對她如今總是拿出養育孩子的心態,偶爾自己也分不清楚,一把年紀到現在,心裡究竟在想什麼。
馬捷報那個名叫衛國的孩子剛出生時,他也去看過。
印象深刻,襁褓里小孩子通紅的臉與皺巴巴的鼻尖,大概因為剛剛降生不久,臉上皮膚的顆粒感很強。
溫熱子宮裡鑽出的幼小身體,皮膚竟然潮熱如同凍傷,帶一種哺乳動物的甜腥味。紀榮未主動去碰,短暫看過後,立刻站得極遠。
女人在這方面總是心細而敏銳,馬捷報的妻子大抵看出他愛孩子,示意他可以過來摸一摸嬰兒舒展的小手。
「才洗過澡,綿綿的,很健康。」她笑著說。
馬捷報看出紀榮的謹慎,也出言讓他放鬆,無需那麼緊張。
紀榮俯身輕輕掂弄,指腹勾著嬰兒的掌心,喉頭滾動,幾乎控制不住表情,當場失態。
那一年他四十歲。沒有哪個觀念傳統、又堅持獨身的男人,會在這個年紀不喜歡孩子。
身邊有孩子,至少熱鬧些。
如果那天沒有發生意外,那麼一個月後——或許更久,兩個月後——陸恩慈驚慌失措發現自己月經很久不來,帶著微微隆起的小腹來找他。
女孩子沒有被灌醉,躲在門後、站在桌後,邯鄲學步似地揣著肚子,用那種很可憐的眼神瞅著他的時候,紀榮就可以耐心又溫和地安撫她,說原本想說的話:
不要緊,不是很大的事。你想生下來?或是引產,都沒關係,都可以。我要負責,我想負責。
如果不發生這件事,紀榮也無法意識到,自己對生活的觀念原來這麼傳統老派。
一雙正常的夫妻,婚後有個健康的孩子。
他對家庭的構設大概如此。
…還要良好的感情基礎,合適的備孕年紀……兩張賞心悅目的臉……陸恩慈消失後再未出現,紀榮有意把《Sinophone》作為未婚「亡妻」的遺產辦下去,但時代變化得相當快,核心的策劃組在網際網路騰飛後逐漸流散,編輯與讀者都對紙媒的生命與未來有了新的估量和選擇,即便是公司不斷投入資金,也無法讓它長久存在。
一個衰敗的生命是無法試圖進入未來的,《Sinophone》如此,紀榮也一樣。
五年後,《Sinophone》宣布徹底閉刊。
關於它的社會學研究在閉刊三年後出現,研究者將之作為網媒讀者群流變的例案之一反覆剖析,不斷有試圖採訪紀榮的學者教授聯繫他當時的秘書,都被逐一回絕。
漫長的時間裡,他反覆翻閱陸恩慈留下的全部手稿,慢慢理解她幻想的紀榮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她心裡那種男人溫潤的稜角,到底如何才能修飾出來。
他和逐漸增長的年齡不斷磨合、適應,直到六十歲前夕,某一天性慾如同漲潮般重新浸潤身體,紀榮不可思議地確認,陸恩慈似乎是要回來了。
他的守貞變成一味悽苦的藥,因為牌坊隨著「亡婦」歸來而消失,一個喜歡孩子的人已經用三十年把自己絕育得徹徹底底、乾乾淨淨。
每次想到這些事都頭痛,紀榮在飛機上睡得極不安穩,受限於如今的年紀,也不得不承認老人覺少,落地後遂赴約去了趟馬捷報家,跟他喝早茶。
冬天年輕人似乎大都懶得出門,回家時,廣慧告知他,說陸恩慈在挑衣服。
堂廳里人有些多,幾個女人在幫助模特調整當季的衣裙,等陸恩慈出來看。
「對不起,我想知道陸小姐……」
紀榮頷首,大概看了一遍,禮貌問道:「人呢?」
「陸小姐剛去房間試衣服,」
Sa把沙發上的墨鏡放到茶几,引著男人往客房走,道:「這裡……」陸恩慈在衣帽間,紀榮走進來,把大衣掛進柜子。
一樓這間房算客房,雖然沒人住,設計還是做得更私密客氣些。
紀榮看到人果然躲進迭門裡的空間換衣服,只一雙腳露在門擋下面,方便他認出女孩兒的身份。
曾聽過這麼大的姑娘愛戴腳鏈,大多是細紅繩。陸恩慈也戴,腳腕上掛著一圈細細的鉑金鍊子,上面有堇青石切出的寶石飾品。
紀榮抄著手靠在櫃邊,垂頭平靜地盯著那雙動來動去的、白生生的腳。
那雙腳一直在焦慮地動,似乎有什麼令她心裡憂愁的事已經發生。
女孩子頻繁地踱來踱去,連新裙子都不能讓她高興。
「怎麼了,心情不好,不開心?」
隔著一道薄薄的迭門,紀榮遠遠靠在衣櫃,笑著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