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春節將至,對於大部分國人而言,這是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而對我來說,這還是一年裡最讓我期待的溫馨時光。
若干年之前的某個春節,我得償所願,此後的每一個春節,也都有著難以忘懷的性福回憶。
我叫謝偉,來自**省,是個喪偶的單身父親,目前和女兒一起生活。我經營著幾個便利店,算是有點家底的小老闆。
我這人沒什麼親人緣,他們大多離世了,對我而言,這個世界上稱得上至親的只有女兒蘊晴和根叔(後來甚至還多了一個人)。
這種基於血緣的關係本應帶著一種溫馨的意味,但我們卻因為一連串的事情,發展出了凌駕於倫理之上、更為緊密的關聯。
今天有空,乾脆就跟大家講述一下。
事情還要從二十多年前,我上初中那會兒說起。
那一年初夏,我們這裡迎來了一個綿長的雨季,最終演變成了地質災害。
某天夜裡,泥石流從山腰傾瀉而下,吞沒了我家所在的村子,也吞沒了我的家人。
我因為住校躲過一劫,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即便僥倖活了下來,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都陷在某種擰巴的循環里,我總會想如果我跟著家人一同湮滅,會不會是更好的結局?
畢竟天災降臨的生死關頭,一家人至少還是團聚在一起的。
活了下來未必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孤零零一個人的時候……
但就在我舉目無親的時候,根叔出現了,他辭掉外地的工作,連夜趕了回來。
他是我的堂叔,要往祖上數到我祖爺爺那一輩,才能算得上是至親。
我原本以為根叔回來是走個流程奔個喪,沒想到在辦完家人們的喪事後,他就接過了撫養我的擔子。
開始靠著種地和打零工供我吃穿讀書,直到我大學畢業,有了自立能力。
根叔之所以能這麼無私,原因只有一個,他的前半生就是我的翻版。
在根叔還是個半大小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世了,是我的爺爺把他拉扯大的,早些年,根叔甚至就是住在我家裡的,後來自立了才搬了出去。
我爺爺養大了身為孤兒的他,他又養大了形同孤兒的我,我不得不感嘆命運就是一種循環,在他的身上走了一遭又在我這裡有了輪迴,只不過,同樣的供養關係里,他付出了遠大於我爺爺的代價。
我爺爺收養他的那個年代,無非就是多雙筷子,但到了我,根叔要承受代價就是留在農村蹉跎半生。
根叔實際也就大我十來歲,遭災那會兒他是風華正茂的小伙子,以他的能力,在那個充滿機遇的世紀之交是有可能混出點名堂的。
但我的存在,變相斷絕掉了他改變命運的機會,甚至於他很晚才匆匆組建了家庭,也沒有血緣上的子嗣。
時至今日,我把根叔這事講出去,基本沒人會信,因為這一切過於「感動中國」了。
對了,災後是有救濟金的,但那些錢根叔一分都沒動過,都替我攢了下來。
深受這樣的恩惠,我也曾經「抗爭」過,畢竟眼見著根叔從一個留著瀟灑中分頭的帥小伙慢慢變成了滄桑的莊稼漢,我自然是愧疚萬分。
高考後我連志願都沒填,卷著鋪蓋要跑去打工,可剛到車站就被聞訊趕來的他揪回了家,硬是壓著我在父母牌位前跪了許久。
那一刻起我也明白了,我們之間親情與命運的交集,是無法打破的,也不應該去打破,他就是我的第二個父親。
當然,根叔一直不認可這個帶著「父」字的概念,什麼養父義父都不認,他只認一個「叔」字。
仰賴於根叔的無私庇佑,我讀完了大學,甚至在畢業後留在外地紮根發展。
與此同時,根叔也終於不再是孤家寡人。我參加工作不久,他結識了一個帶著孩子的逃難女人,於是我也就有了根嫂和乾妹妹二妮。
根叔破天荒地打電話給我,通報了這個喜訊——自打我上了大學,根叔除了給我伙食費,很少主動聯繫我,大概的意思就是不想打攪我。
他給我電話卻沒讓我回家幫著張羅,只是單純地分享著成家的喜悅。
得知喜訊的我在開心之餘不免有些內疚,畢竟就是因為我,他拖了十年才成家,而且這個結合併不完美。
但等我過年回家第一次見到那對母女倆的時候,她們從根子裡散發的質樸善良瞬間打動了我,我也不再糾結於叔的選擇。
我和她們相處得融洽,特別是乾妹妹二妮,還是蹣跚學步的年紀就老往我身上撲,幾天下來更是黏我黏得不行。
於是,在那年春節,以往略顯冷清的小院子第一次充滿了大人的笑、孩子的鬧,那份熱絡與溫馨,我至今記憶猶新。
若干年之前的某個春節,我得償所願,此後的每一個春節,也都有著難以忘懷的性福回憶。
我叫謝偉,來自**省,是個喪偶的單身父親,目前和女兒一起生活。我經營著幾個便利店,算是有點家底的小老闆。
我這人沒什麼親人緣,他們大多離世了,對我而言,這個世界上稱得上至親的只有女兒蘊晴和根叔(後來甚至還多了一個人)。
這種基於血緣的關係本應帶著一種溫馨的意味,但我們卻因為一連串的事情,發展出了凌駕於倫理之上、更為緊密的關聯。
今天有空,乾脆就跟大家講述一下。
事情還要從二十多年前,我上初中那會兒說起。
那一年初夏,我們這裡迎來了一個綿長的雨季,最終演變成了地質災害。
某天夜裡,泥石流從山腰傾瀉而下,吞沒了我家所在的村子,也吞沒了我的家人。
我因為住校躲過一劫,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即便僥倖活了下來,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都陷在某種擰巴的循環里,我總會想如果我跟著家人一同湮滅,會不會是更好的結局?
畢竟天災降臨的生死關頭,一家人至少還是團聚在一起的。
活了下來未必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孤零零一個人的時候……
但就在我舉目無親的時候,根叔出現了,他辭掉外地的工作,連夜趕了回來。
他是我的堂叔,要往祖上數到我祖爺爺那一輩,才能算得上是至親。
我原本以為根叔回來是走個流程奔個喪,沒想到在辦完家人們的喪事後,他就接過了撫養我的擔子。
開始靠著種地和打零工供我吃穿讀書,直到我大學畢業,有了自立能力。
根叔之所以能這麼無私,原因只有一個,他的前半生就是我的翻版。
在根叔還是個半大小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世了,是我的爺爺把他拉扯大的,早些年,根叔甚至就是住在我家裡的,後來自立了才搬了出去。
我爺爺養大了身為孤兒的他,他又養大了形同孤兒的我,我不得不感嘆命運就是一種循環,在他的身上走了一遭又在我這裡有了輪迴,只不過,同樣的供養關係里,他付出了遠大於我爺爺的代價。
我爺爺收養他的那個年代,無非就是多雙筷子,但到了我,根叔要承受代價就是留在農村蹉跎半生。
根叔實際也就大我十來歲,遭災那會兒他是風華正茂的小伙子,以他的能力,在那個充滿機遇的世紀之交是有可能混出點名堂的。
但我的存在,變相斷絕掉了他改變命運的機會,甚至於他很晚才匆匆組建了家庭,也沒有血緣上的子嗣。
時至今日,我把根叔這事講出去,基本沒人會信,因為這一切過於「感動中國」了。
對了,災後是有救濟金的,但那些錢根叔一分都沒動過,都替我攢了下來。
深受這樣的恩惠,我也曾經「抗爭」過,畢竟眼見著根叔從一個留著瀟灑中分頭的帥小伙慢慢變成了滄桑的莊稼漢,我自然是愧疚萬分。
高考後我連志願都沒填,卷著鋪蓋要跑去打工,可剛到車站就被聞訊趕來的他揪回了家,硬是壓著我在父母牌位前跪了許久。
那一刻起我也明白了,我們之間親情與命運的交集,是無法打破的,也不應該去打破,他就是我的第二個父親。
當然,根叔一直不認可這個帶著「父」字的概念,什麼養父義父都不認,他只認一個「叔」字。
仰賴於根叔的無私庇佑,我讀完了大學,甚至在畢業後留在外地紮根發展。
與此同時,根叔也終於不再是孤家寡人。我參加工作不久,他結識了一個帶著孩子的逃難女人,於是我也就有了根嫂和乾妹妹二妮。
根叔破天荒地打電話給我,通報了這個喜訊——自打我上了大學,根叔除了給我伙食費,很少主動聯繫我,大概的意思就是不想打攪我。
他給我電話卻沒讓我回家幫著張羅,只是單純地分享著成家的喜悅。
得知喜訊的我在開心之餘不免有些內疚,畢竟就是因為我,他拖了十年才成家,而且這個結合併不完美。
但等我過年回家第一次見到那對母女倆的時候,她們從根子裡散發的質樸善良瞬間打動了我,我也不再糾結於叔的選擇。
我和她們相處得融洽,特別是乾妹妹二妮,還是蹣跚學步的年紀就老往我身上撲,幾天下來更是黏我黏得不行。
於是,在那年春節,以往略顯冷清的小院子第一次充滿了大人的笑、孩子的鬧,那份熱絡與溫馨,我至今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