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山深處的「牛郎」
趙柯兒做夢也沒想到,她被困野豬林時,因忙於工作已經一個多月沒回家的父親趙義明其實也在野豬林原始森林附近,他就在離趙柯兒被困的地點直線距離僅1000米左右的「牛郎天眼」的天文觀測站。如果不是他們之間隔了一座名為「橫屏嶺」的山脊,趙義明或許能聽到自己女兒昨日在山林里悽厲的呼救聲。
野豬林共有三片區域,最南端的為公園開放區,市民可以隨意休閒、遊覽、嬉戲;公園開放區靠北系原生態保護區,禁止遊人入內。但由於原生態保護區與公園開放區有多條小道連接,所以經常有探險者涉足其中。
這天,趙柯兒就是從一條小道誤入原生態保護區的。
原生態保護區再往北,翻過「橫屏嶺」,則是戒備森嚴的科研基地和軍事管制區。不過,古城牆似的「橫屏嶺」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將南麓的原生態保護區和北麓的軍事、科研基地分割開來,一分為二。
「橫屏嶺」南坡雖然不算太陡,約為45度左右,但北坡如刀劈斧削一般,十分陡峭,是那種典型的「左看成嶺右成峰」的山勢,普通人根本無法翻越這道近似於直角三角形的山脊。
多年前,曾有探險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試圖冒險挑戰這一天然屏障,獨自從公園開放區穿過萬木崢嶸的生態保護區叢林,並從「橫屏嶺」南坡登上了山頂,當他斗膽想從北坡順崖而下時,卻不料在此失足摔得粉身碎骨,據說屍首還是被人揀到籮筐里抬出來的。真可謂好奇害死貓。這位瘋狂的登山者不僅丟了性命,還背上了「勾結敵對勢力,竊取科研軍事機密」的嫌疑。
趙義明所在的「牛郎天眼」科研基地有條名為「龍騰大道」的公路延伸到葵花市下轄的月湖鎮。月湖鎮因附近有個月亮湖而得名。月湖鎮三面被月亮湖環抱,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小鎮除了「龍騰大道」連接山內,還有一條名為「鳳飛大道」的高等級公路從另一個方向通往葵花市區。
龍騰大道和鳳飛大道雖然都稱「大道」,但這兩條道路的等級和氣勢相差甚遠。
鳳飛大道為雙向八車道的一級公路,從月湖鎮到葵花市區全長40公里,且整條線路交通繁忙,川流不息。
相比之下,龍騰大道則很不起眼。五公里長的瀝青路面寬度不到10米,中間還有一座長達800多米的跨谷橋,狹窄的橋面一次只能容納一輛小型車輛通過。橋頭兩邊的崗亭都有荷槍實彈的警衛把守,嚴查過往人員和車輛禁區通行證。兩處橋頭的崗哨通過視頻對話隨時保持聯絡,如遇兩車相向而行,對面的車已先行進入臨橋道口,這邊的車就必須等對方的車駛離跨谷橋後才能放行,以免兩車橋中交匯發生意外。
好在龍騰大道車流稀疏,因此,龍騰大道雖然狹窄,但從未發生過堵車現象和交通事故。據說,當地沒有拓寬龍騰大道,擴建跨谷橋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牛郎天眼」科研基地的安全和保密的需要。
由於趙義明所在的天文物理研究所辦公樓坐落在月湖鎮,而他目前的工作重心則位於「橫屏嶺」北麓的「牛郎天眼」科研基地,因此他每天都要數次往返於兩點(天文物理研究所辦公樓與「牛郎天眼」科研基地)一線(龍騰大道)之間,從事一項重要而又絕密的「探天任務」。
趙義明每次驅車在這山間雲霧繚繞,山體時隱時現的龍騰大道,都有一種騰雲駕霧和恍然如夢的感覺。這種夢幻般的感受讓他對自己從事的科研事業既充滿信心,又心存忐忑。
趙義明只有在陪同上級領導乘坐直升機視察「牛郎天眼」科研基地時,從空中鳥瞰蜿蜒起伏、時隱時現的龍騰大道,眼前才豁然開朗。他發現平時靜臥在山林中的這條長龍正搖頭擺尾,躍躍欲試,細長的身軀延伸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牛郎天眼」科研基地的天文台觀測站,仿佛要帶動幾顆明珠般的觀測台隨時準備升騰起飛。
近年來,葵花市的天文愛好者不斷向有關部門反映,野豬林上空曾多次出現不明飛行物,並且有人提供現場視頻和圖片資料為證。趙義明據此帶領由天文物理學家和年輕科技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根據天文愛好者提供的圖像資料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評估,並經過實地勘察,在野豬林原始森林深處發現一處巨大的石板平台。經專家學者仔細研究鑑定,認為此處系外星文明留下的遺址,很可能是外星人的宇宙飛碟停泊點。經多方考察調研,趙義明團隊認為天文愛好者發現的UFO事件有較強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可以排除譁眾取寵和故弄玄虛的造假行為。
於是,由趙義明提議,並經相關部門論證,國家批准在野豬林原始森林的橫屏嶺北麓蓮花峰,興建一處天文觀測站,24小時不間斷觀察和監視地外文明造訪地球的不明飛行物,並將此天文觀測站命名為「牛郎天眼」科研基地。
「牛郎天眼」科研基地與之前提到的「織女天眼」工程為趙義明團隊科技攻關的「姊妹篇」,兩大工程上下呼應,優勢互補,對全市(包括市郊)進行全天候立體式監控。
衛星上的「織女天眼」集圖像採集、傳輸、顯示等設備和控制軟體組成,利用在同步通訊衛星上加裝高清監控視頻系統,對全市地面進行實時監控和信息記錄。將以前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場所、賓館、學校、醫院以及治安複雜場所安裝的視頻監控設備進行整合和升級改造,通過同步衛星將高清圖像和視頻傳輸到公安部門監控中心,對刑事案件、治安事件、交通疏導、城管違章、地質災害等圖像信息進行分類,為強化城市綜合治理,預防打擊犯罪,處理突發性治安事件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為城市自然災害的預警和救援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甚至對高層火災事故、高空拋物傷人等民事案件的偵破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蓮花峰上的「牛郎天眼」科研基地則類似於人們傳說的美國內華達州南部林肯郡的51區「外星秘密研究基地」,安全級別極高。
趙義明科研團隊早在研發「牛郎天眼」項目之初,就針對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早已掌握電子干擾技術,其飛行器具備一定的電子干擾和壓制能力這一特點進行技術攻關,將反隱身米波雷達技術融入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系統,消除來自空間的電子干擾。
此外,「牛郎天眼」項目還引用了紅外技術,確保此項科研成果不分晝夜進行天象觀測和天文學研究,及時發現進入葵花市上空的一切帶電發光的不明飛行物,並對不明飛行物的來意和目的進行科學分析和評估,為安全和空防部門確保城市空間安全提供直觀的第一手資料。
雖然「牛郎天眼」和「織女天眼」同為城市安全視頻監控,但兩大工程卻有著名副其實的天壤之別,「織女天眼」為「空對地」,既從天上觀測地面;「牛郎天眼」系「地對空」,既從地下監視太空,構成立體交叉式城市安全監控網絡。即「織女天眼」主防內憂,「牛郎天眼」重防外患。
「織女天眼」早已交付公安部門投入正式運行,並在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刑事偵破等事項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牛郎天眼」則由趙義明的天體物理研究團隊直接對野豬林原始森林乃至全市上空的動態目標進行晝夜不間斷跟蹤、監視,捕捉地外文明的蛛絲馬跡,以及時發現天外來客,並試圖與外星文明取得聯繫。
「牛郎天眼」科研基地建成以後,趙義明團隊經過觀察,已經有了不少重大發現。
就在趙柯兒昨天早晨在野豬林遭遇瘦猴精和癩葫蘆時,趙義明正驅車從月湖鎮的科研所辦公樓趕往「牛郎天眼」科研基地,
由於他的車前部位鑲有電子《特別通行證》,所以儘管龍騰大道戒備森嚴,但道路兩頭的智慧卡口一見他的車就自動開啟,站崗的警衛也識趣地閃到一旁,目不斜視地向他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讓趙義明的車暢通無阻地直達位於橫屏嶺蓮花峰上的「牛郎天眼」科研基地的天文觀測站台。
蓮花峰的五個「花瓣」眾星捧月般簇擁著頂部的銀白色圓頂結構「白面饅頭」狀的觀測台。觀測台的天窗日夜開啟,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旋轉系統不時轉動圓形屋頂,巨大的天文望遠鏡通過天窗從不同的角度指向遼闊的太空,全方位探尋和捕捉來自外太空的所有可疑目標。
趙義明下車後,匆匆走進主控制室。
主控制室很大,北面的牆上一塊超大的顯示屏展示著葵花市及周邊上空整體的景象。
奇怪的是,此時儘管為大白天,但顯示屏顯示出的卻是夜間圖像:屏面星光閃耀,恆星和行星們都循規蹈矩地堅守在各自的崗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大屏幕下方,一群科研人員坐在燈光閃爍的計算機控制台前,全神貫注地盯著面前的螢屏。有的在控制台上操作著計算機滑鼠,有的則熟練敲擊著計算機鍵盤。
負責夜間監視屏幕的小吉和小蓉見到趙義明,急切地迎上來向他報告:「趙主任,你來得正好,我們剛剛發現重要情況,想儘快向您匯報。」
小吉和小蓉都是剛畢業的研究生,目前,科研所安排他們跟著趙義明後面實習。「吉」和「蓉」既不是他們的姓也不是他們的名,而是他們的代名,因為他倆分別為吉林人和四川成都人。
「牛郎天眼」科研基地的工作人員均來自不同的省份,根據科研所對外保密的需要,「牛郎天眼」科研基地團隊除領隊趙義明的身份對外公開外,科研基地所有工作人員均隱姓埋名,即使在科研基地內部,也互相以對方原籍省份或城市的簡稱以及個人的年齡與特點來稱謂,實習生也不例外。如來自吉林的叫「小吉」,來自四川成都的叫「小蓉」,來自山東的叫「大魯」,來自江蘇的叫「老蘇」,來自河南的大個子叫「高豫」等等。
小吉二十出頭,長得人高馬大,有著剛毅的國字型臉龐,雖然年紀輕輕,但已具備了東北大漢的雛形。
小蓉芳齡十九,老家四川蓉城,生得清秀標緻,顯示出「天府之國」特有的小家碧玉的外形和溫婉細膩的性格。
「快說說,你們有什麼重要發現?」趙義明聽了他們的報告微微一怔,急忙問道。
野豬林共有三片區域,最南端的為公園開放區,市民可以隨意休閒、遊覽、嬉戲;公園開放區靠北系原生態保護區,禁止遊人入內。但由於原生態保護區與公園開放區有多條小道連接,所以經常有探險者涉足其中。
這天,趙柯兒就是從一條小道誤入原生態保護區的。
原生態保護區再往北,翻過「橫屏嶺」,則是戒備森嚴的科研基地和軍事管制區。不過,古城牆似的「橫屏嶺」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將南麓的原生態保護區和北麓的軍事、科研基地分割開來,一分為二。
「橫屏嶺」南坡雖然不算太陡,約為45度左右,但北坡如刀劈斧削一般,十分陡峭,是那種典型的「左看成嶺右成峰」的山勢,普通人根本無法翻越這道近似於直角三角形的山脊。
多年前,曾有探險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試圖冒險挑戰這一天然屏障,獨自從公園開放區穿過萬木崢嶸的生態保護區叢林,並從「橫屏嶺」南坡登上了山頂,當他斗膽想從北坡順崖而下時,卻不料在此失足摔得粉身碎骨,據說屍首還是被人揀到籮筐里抬出來的。真可謂好奇害死貓。這位瘋狂的登山者不僅丟了性命,還背上了「勾結敵對勢力,竊取科研軍事機密」的嫌疑。
趙義明所在的「牛郎天眼」科研基地有條名為「龍騰大道」的公路延伸到葵花市下轄的月湖鎮。月湖鎮因附近有個月亮湖而得名。月湖鎮三面被月亮湖環抱,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小鎮除了「龍騰大道」連接山內,還有一條名為「鳳飛大道」的高等級公路從另一個方向通往葵花市區。
龍騰大道和鳳飛大道雖然都稱「大道」,但這兩條道路的等級和氣勢相差甚遠。
鳳飛大道為雙向八車道的一級公路,從月湖鎮到葵花市區全長40公里,且整條線路交通繁忙,川流不息。
相比之下,龍騰大道則很不起眼。五公里長的瀝青路面寬度不到10米,中間還有一座長達800多米的跨谷橋,狹窄的橋面一次只能容納一輛小型車輛通過。橋頭兩邊的崗亭都有荷槍實彈的警衛把守,嚴查過往人員和車輛禁區通行證。兩處橋頭的崗哨通過視頻對話隨時保持聯絡,如遇兩車相向而行,對面的車已先行進入臨橋道口,這邊的車就必須等對方的車駛離跨谷橋後才能放行,以免兩車橋中交匯發生意外。
好在龍騰大道車流稀疏,因此,龍騰大道雖然狹窄,但從未發生過堵車現象和交通事故。據說,當地沒有拓寬龍騰大道,擴建跨谷橋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牛郎天眼」科研基地的安全和保密的需要。
由於趙義明所在的天文物理研究所辦公樓坐落在月湖鎮,而他目前的工作重心則位於「橫屏嶺」北麓的「牛郎天眼」科研基地,因此他每天都要數次往返於兩點(天文物理研究所辦公樓與「牛郎天眼」科研基地)一線(龍騰大道)之間,從事一項重要而又絕密的「探天任務」。
趙義明每次驅車在這山間雲霧繚繞,山體時隱時現的龍騰大道,都有一種騰雲駕霧和恍然如夢的感覺。這種夢幻般的感受讓他對自己從事的科研事業既充滿信心,又心存忐忑。
趙義明只有在陪同上級領導乘坐直升機視察「牛郎天眼」科研基地時,從空中鳥瞰蜿蜒起伏、時隱時現的龍騰大道,眼前才豁然開朗。他發現平時靜臥在山林中的這條長龍正搖頭擺尾,躍躍欲試,細長的身軀延伸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牛郎天眼」科研基地的天文台觀測站,仿佛要帶動幾顆明珠般的觀測台隨時準備升騰起飛。
近年來,葵花市的天文愛好者不斷向有關部門反映,野豬林上空曾多次出現不明飛行物,並且有人提供現場視頻和圖片資料為證。趙義明據此帶領由天文物理學家和年輕科技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根據天文愛好者提供的圖像資料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評估,並經過實地勘察,在野豬林原始森林深處發現一處巨大的石板平台。經專家學者仔細研究鑑定,認為此處系外星文明留下的遺址,很可能是外星人的宇宙飛碟停泊點。經多方考察調研,趙義明團隊認為天文愛好者發現的UFO事件有較強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可以排除譁眾取寵和故弄玄虛的造假行為。
於是,由趙義明提議,並經相關部門論證,國家批准在野豬林原始森林的橫屏嶺北麓蓮花峰,興建一處天文觀測站,24小時不間斷觀察和監視地外文明造訪地球的不明飛行物,並將此天文觀測站命名為「牛郎天眼」科研基地。
「牛郎天眼」科研基地與之前提到的「織女天眼」工程為趙義明團隊科技攻關的「姊妹篇」,兩大工程上下呼應,優勢互補,對全市(包括市郊)進行全天候立體式監控。
衛星上的「織女天眼」集圖像採集、傳輸、顯示等設備和控制軟體組成,利用在同步通訊衛星上加裝高清監控視頻系統,對全市地面進行實時監控和信息記錄。將以前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場所、賓館、學校、醫院以及治安複雜場所安裝的視頻監控設備進行整合和升級改造,通過同步衛星將高清圖像和視頻傳輸到公安部門監控中心,對刑事案件、治安事件、交通疏導、城管違章、地質災害等圖像信息進行分類,為強化城市綜合治理,預防打擊犯罪,處理突發性治安事件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為城市自然災害的預警和救援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甚至對高層火災事故、高空拋物傷人等民事案件的偵破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蓮花峰上的「牛郎天眼」科研基地則類似於人們傳說的美國內華達州南部林肯郡的51區「外星秘密研究基地」,安全級別極高。
趙義明科研團隊早在研發「牛郎天眼」項目之初,就針對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早已掌握電子干擾技術,其飛行器具備一定的電子干擾和壓制能力這一特點進行技術攻關,將反隱身米波雷達技術融入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系統,消除來自空間的電子干擾。
此外,「牛郎天眼」項目還引用了紅外技術,確保此項科研成果不分晝夜進行天象觀測和天文學研究,及時發現進入葵花市上空的一切帶電發光的不明飛行物,並對不明飛行物的來意和目的進行科學分析和評估,為安全和空防部門確保城市空間安全提供直觀的第一手資料。
雖然「牛郎天眼」和「織女天眼」同為城市安全視頻監控,但兩大工程卻有著名副其實的天壤之別,「織女天眼」為「空對地」,既從天上觀測地面;「牛郎天眼」系「地對空」,既從地下監視太空,構成立體交叉式城市安全監控網絡。即「織女天眼」主防內憂,「牛郎天眼」重防外患。
「織女天眼」早已交付公安部門投入正式運行,並在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刑事偵破等事項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牛郎天眼」則由趙義明的天體物理研究團隊直接對野豬林原始森林乃至全市上空的動態目標進行晝夜不間斷跟蹤、監視,捕捉地外文明的蛛絲馬跡,以及時發現天外來客,並試圖與外星文明取得聯繫。
「牛郎天眼」科研基地建成以後,趙義明團隊經過觀察,已經有了不少重大發現。
就在趙柯兒昨天早晨在野豬林遭遇瘦猴精和癩葫蘆時,趙義明正驅車從月湖鎮的科研所辦公樓趕往「牛郎天眼」科研基地,
由於他的車前部位鑲有電子《特別通行證》,所以儘管龍騰大道戒備森嚴,但道路兩頭的智慧卡口一見他的車就自動開啟,站崗的警衛也識趣地閃到一旁,目不斜視地向他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讓趙義明的車暢通無阻地直達位於橫屏嶺蓮花峰上的「牛郎天眼」科研基地的天文觀測站台。
蓮花峰的五個「花瓣」眾星捧月般簇擁著頂部的銀白色圓頂結構「白面饅頭」狀的觀測台。觀測台的天窗日夜開啟,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旋轉系統不時轉動圓形屋頂,巨大的天文望遠鏡通過天窗從不同的角度指向遼闊的太空,全方位探尋和捕捉來自外太空的所有可疑目標。
趙義明下車後,匆匆走進主控制室。
主控制室很大,北面的牆上一塊超大的顯示屏展示著葵花市及周邊上空整體的景象。
奇怪的是,此時儘管為大白天,但顯示屏顯示出的卻是夜間圖像:屏面星光閃耀,恆星和行星們都循規蹈矩地堅守在各自的崗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大屏幕下方,一群科研人員坐在燈光閃爍的計算機控制台前,全神貫注地盯著面前的螢屏。有的在控制台上操作著計算機滑鼠,有的則熟練敲擊著計算機鍵盤。
負責夜間監視屏幕的小吉和小蓉見到趙義明,急切地迎上來向他報告:「趙主任,你來得正好,我們剛剛發現重要情況,想儘快向您匯報。」
小吉和小蓉都是剛畢業的研究生,目前,科研所安排他們跟著趙義明後面實習。「吉」和「蓉」既不是他們的姓也不是他們的名,而是他們的代名,因為他倆分別為吉林人和四川成都人。
「牛郎天眼」科研基地的工作人員均來自不同的省份,根據科研所對外保密的需要,「牛郎天眼」科研基地團隊除領隊趙義明的身份對外公開外,科研基地所有工作人員均隱姓埋名,即使在科研基地內部,也互相以對方原籍省份或城市的簡稱以及個人的年齡與特點來稱謂,實習生也不例外。如來自吉林的叫「小吉」,來自四川成都的叫「小蓉」,來自山東的叫「大魯」,來自江蘇的叫「老蘇」,來自河南的大個子叫「高豫」等等。
小吉二十出頭,長得人高馬大,有著剛毅的國字型臉龐,雖然年紀輕輕,但已具備了東北大漢的雛形。
小蓉芳齡十九,老家四川蓉城,生得清秀標緻,顯示出「天府之國」特有的小家碧玉的外形和溫婉細膩的性格。
「快說說,你們有什麼重要發現?」趙義明聽了他們的報告微微一怔,急忙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