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續胤箕裘 不喪匕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痴上人說得平淡,仿佛流水隨心,那廂的東鎮鐵騎人還沒反應過來,鞍下的健馬已被僧人迸出的殺氣驚得踏蹄嘶鳴,雜沓而退,原本齊整的列陣登時亂成了一鍋粥。

  統領首當其衝,坐騎人立,幾乎將他掀下鞍來。

  但東鎮座下畢竟無虛,雖是韁繩脫手,統領竟未摔落,兀自環抱馬頸,口中吁吁有聲,試圖安撫。

  無奈畜生被激起野性,猛撩蹶子,左右無不策馬走避,不覺讓開了缺口,發狂的戰馬迫近人群,眾人驚呼逃竄,但雙腿哪裡快得過四蹄?

  眼見幾名跌坐的百姓將成冤魂,驀地金芒一閃,熱血潑濺,馬匹長嘶著向後仰倒,左前腿已連著碗口大的蹄子齊膝分離!

  一人立於烏影血瀑下,平舉右臂並掌如刀,帶金眉鬢回映夕陽,赫然是諸葛殘鋒。

  幾乎在同時,「砰」的一響似捶敗革,戰馬雄軀曳血飛出,卻是天痴掠至,雙掌攔腰一轟,打得馬兒三足離地,在飛落前便已七孔溢血、五臟俱糜,再無半分聲息!

  此時才聽得石世修急喚:「……掌下留人!」但無論石欣塵或闕牧風,都已不及介入。

  以天痴之能,哪怕使的不是千燈手,都足以將統領連人帶馬震死。

  堂堂漁陽武林第一人,豈有收不住手的道理?

  分明是存了殺人的心思,先前那句「就別走啦」竟非戲言。

  石世修自認知之甚深,萬沒料到天痴敢殺慕容柔手底下人,欲救無從,驚得握緊拳頭,眥目欲裂。

  馬軀墜地,余勢未停,平平滑出丈余遠,曳開一地烏紅。激塵簌落間,見一人提著統領的後領揮開黃霧,自馬屍後巍顫而起,卻不是耿照是誰?

  現場安靜片刻,忽爆出如雷采聲:「好身手!」「實在了得!」「這是誰人家的小公子?」驚呼讚嘆此起彼落。

  耿照訥訥朝眾人頷首致意,頗有些不知所措,半晌想起手裡還拎著人,趕緊放落,七手八腳為軍官拍去塵土,連聲告罪。

  統領面色慘然,立姿僵硬,似是驚魂未甫。

  趕來的親兵連忙下鞍,將坐騎牽與上司,騎隊眾人至此總算醒神,忙不迭地挺槍策馬,散成了兩個大圈,將天痴、諸葛二人團團包圍,雖不免將若干腿軟坐倒、走避不及的百姓圍在裡頭,那也是顧不上了。

  「……且慢!」統領回過神,急舉右拳,不讓妄動;斥退眾人,勒令停轡,這才翻身上馬,清了清嗓子:「有……有沒有人受傷?」連問幾次,均無人答腔。

  親兵恐他下不了台,作勢瞻顧,回報導:「稟大人,沒有百姓受傷。」只死了您的愛馬——這句大實話自是萬萬不敢說的。

  統領忍著餘光一瞟少年的衝動,乾咳兩聲,端起官架道:「適才戰馬發狂,幸未傷人,今既已無端暴斃,本營也就不再追究。城門關閉在即,爾等莫再逗留,速速散了,若有聚眾滋事者,定不寬赦!走了。」率先調頭,竟爾領頭退去,就連慘死道旁的戰馬也不收拾了,倒像夾著尾巴倉皇遁逃般。

  左右無不面面相覷,只不敢違拗軍令,走得十分乖覺。

  騎隊既去,再無熱鬧可看,兼且鍾阜城閉門在即,官道上行人漸稀,日常弔頭陂到了這會兒,也差不多該散。

  百姓們紛紛挑筐肩擔,要不多時便走得乾乾淨淨,空蕩蕩的草棚外旗招獵獵,披金映夕,黃沙吹卷,現場只余天痴、諸葛,以及舟山一行人。

  天痴帶著嘲諷目送騎隊,連夾在輕鄙間的一絲惋惜都無意掩飾,仿佛對自己都做到了這個地步,仍無法逼慕容柔的狗先動手,藉機殺個片甲不留,感到十分遺憾似的;無處遷怒,索性不看壞了自家好事的耿照一眼,當他如空氣一般。

  而諸葛殘鋒的目光,卻像只盯著少年一人,遠去的鐵騎、散場的人流,都無法稍稍引開錦袍男子的注意力,仿佛這樣便能將少年瞧個洞穿,里外無遺。

  耿照平生頗遇眼毒之人,蕭老台丞、慕容將軍,都有雙難當的銳眼。

  較之前二者,諸葛殘鋒的眸光不算苛烈,耿照甚至沒同他對過眼,可見諸葛並非死死盯著他瞧,但不知怎的,卻給耿照某種「他老看著我」的錯覺,且是鉅細靡遺,令人心底發涼的那種。

  「……你要見面,我便來了。」

  最終,打破沉默的還是天痴。

  僧人冷冷哼笑:「有屁快放,我沒什麼耐性聽你囉唣。還是不去舟山,你備下的那些個機關陣法便派不上用場,這才動歪腦筋,拿慕容柔的狗腿當槍使?」

  石世修揚起嘴角,笑容難說是疲憊或譏誚,興許兼而有之。

  「城尹大人的妻舅,是我讓你殺的?扛著城尹衙門的鐘硬闖城關,是我讓你乾的?我設置的機關陣法,從來就不為你們。還是我什麼時候做過這樣的事,自己忘了,要不你提醒我一下?」

  天痴笑顧諸葛殘鋒:「又來了,總是他有理。好人做盡的布衣名侯,無所不知的布衣名侯,永遠在理的布衣名侯……嘖嘖,我都快忘了你有多討人厭。你叫我來就為了這個,石世修?」諸葛殘鋒不為所動,甚至未曾轉頭看他。

  耿照仍覺他在端詳自己,只用的未必是那雙金眉壓眼的沉斂鳳目而已。

  石欣塵聽不得他污衊父親,忍不住道:「大師,我父親不是這種人,請不要那樣說。」配上泫然欲泣的美顏,令人動容。

  但天痴果真是心硬如鐵,理都不理她,嘲諷的冷笑直衝輪椅上的白衣秀士,仿佛天地間只剩他二人,「你丫別躲在女兒後頭」的畫外音直欲噴出,轟隆震耳。

  這般的桀驁不馴,令耿照想起了方骸血。

  出於血緣上的緊密連結,方骸血外貌肖似諸葛殘鋒,然而說到氣質,天痴無疑才是他的精神血親。

  山主告訴耿照,方骸血曾被送至天痴座下「管教」,他那副目中無人的囂狂德性是自何處學來,就差沒印在額頭上了。

  「……張沖死了。」石世修垂斂眉眼,沉聲道:

  「是你家絮兒下的手。他化名『方骸血』,投入自稱奉玄聖教的外道邪派,日前曾來舟山殺我,拜山時說是『重聖輕凡者捎來答案』,我料是明磯身陷敵手,繞著彎遣人求援,不疑有他,差點著了道。」將始末略說一遍,每節幾乎於三言兩語間便能闡明,條理清晰,耿照佩服得五體投地。

  自將軍之後,他很久沒遇到這麼擅長說話的人了。

  少年暗忖:「原來方骸血小名『絮兒』。看來是叫諸葛絮?」也可能是復名,管叫諸葛某絮或絮某,或與本名全無瓜葛也未可知。

  始終不動如山的諸葛殘鋒,聽聞張沖死訊時渾身一震,鳳目瞠圓,與天痴交換目光,但誰也沒開口。

  「我不信。」石世修語聲方落,僧人不假思索,抱臂冷笑。

  「那小子逃離錠光寺不過三年余,憑他那點微末武功,能在你舟山老巢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石世修,你搬弄是非的本領退步了啊。」

  石世修嘴角微揚。

  「除了靡草莊的家學,他還用了千燈手。我留不住他。」

  天痴面色丕變,幾乎在同時里,具形的殺氣宛若實劍,隨僧人猛一乜眸,撲面即至!

  耿照小退半步,差點沒忍住側身避開的本能;只比他稍慢,石欣塵渾身一震,嬌軀後仰,才又及時頓住。

  忽聽「鏗」的一響,卻是闕牧風在無意識間將佩劍擎出了小半截,驚覺對此人亮兵器的嚴重後果,倉皇倒入不及量力,於鞘口撞出聲響。

  所幸天痴的怒氣只衝石世修一人而來,目無餘子,狠笑道:「你是在暗示,老子才是背後的主使?」

  石世修搖搖頭,笑容苦澀。

  「這不足以解釋所有疑點,你也不是那塊料。有個更簡單也更合理的推測,能完美解釋一切:他從聖僧處得了『隨風化境』的真傳,為奉玄教攻打通寶錢莊時,由明磯處盜得千燈手,而後又盯上了我那卅年一擊的無鳴玄覽神功,才上的舟山。」

  天痴與諸葛面面相覷,天痴的薄唇動了動,似想快嘴回一句什麼,終究沒說出口,可見絕學「隨風化境」的出世,對僧人的衝擊有多大。

  面對指控,諸葛殘鋒未為孫兒稍置一辭。

  如此寡言、心思不形於色的人,不問一句便接受了他人對愛孫的指摘,耿照忍不住想:「方骸血過往都幹了什麼勾當,令祖父絕望如斯,不存一絲攀誣誤指的僥倖之心?」

  「我仍是不信。」沉默片刻,天痴上人哼笑:

  「就算是我,不應廬也非能來去自如的地方。茲事體大,便要犧牲幾條無辜人命,諒你也不敢不卯足全力,留下那個小畜生來。若教他出入無禁,你家閨女怕是頭一個要遭罪,就憑你石世修,偏說不得『我留不下他』這五個字。」

  石世修大笑,笑得前仰後俯,不住拍打扶手,狀若顛狂。

  天痴微怔,滿以為戳破了石世修的謊言,以致這廝圖窮匕現再無顧忌,作此狂態;為別苗頭,也跟著豪笑起來,卻等不到白衣秀士歇止,漸漸收了笑聲,神色僵冷,皮笑肉不笑地盯著他。

  「……因為我辦不到。」

  石世修抹了抹眼淚,淡然脫口,快到石欣塵不及阻止,俏臉為之色變。

  「我無法運使內力,已有十數年光景,內力還在不在都不好說。舟山排布的機關陣圖,全為保守這個秘密,不讓你們知道我已形同廢人,毫無自保之力。」舉起右手捋袖於肘,以腕脈示之,等若將命門交到對方手裡。

  此舉乃武者大忌,但石世修表態隨二人近身察探,藉以自清,不得不說是破釜沉舟的一著。

  「……父親!」石欣塵急得美眸含淚,不顧禮儀,失聲脫口。

  闕牧風「嘖」的一聲按住劍柄,暗提內元,卻將拔劍的肌肉放鬆至極。

  萬一天痴、諸葛當真不要臉面地動起手來,拼著性命不要,也要為姑姑和老東西爭取逃走的機會—— 可惜他高估了自己。

  天痴身形微晃,肥大的織錦袍袖潑喇喇地兜著風,忽如大鵬飛降!

  闕牧風只覺視界一暗,金紅袈裟織成的殃雲遮去天日,就這麼兜頭罩落,風壓如有形質,摁得他動彈不得,握劍之手死死抵著劍鞘吞口,不住發出喀喀磕碰聲,就連膝腿都被壓得屈跪著地,任憑他使盡吃奶的氣力,也難掙起分毫。

  這是他頭一次面對「氣機鎖定」。

  天痴非是以內力迫得他無法出手,而是靠著極精純的殺氣,貫入他連結身體與意識的某個點,令周身之力無從發動。

  被切斷聯繫的體感時間仿佛極漫長,足以在百無聊賴間開始回顧人生片段,也可能只過了一霎眼。

  石欣塵和他一樣動也不動,他無法扭頭去看稍遠的趙阿根,但趙小子的動作賊快,若能行動自如,決計不會袖手,肯定要重演一回救下騎兵統領的神技,可見這會兒也是無計可施。

  青年憤怒到幾欲笑出。

  (可惡!這鬼神一般的對手……人怎麼可能打得贏!)

  突然影遮急遽縮小,似是遠逸,一桿鐵槍似的挺拔背影橫里突入,來人揮臂如刀,「唰!」勁風橫掃,半空中的金紅衣影乍攢倏展,宛若赤鱗旋尾,天痴迎著刀氣飄飛,落於兩丈開外,渾無半分勉強,仿佛不是諸葛殘鋒逼退了他,而是原本就打算如此,才得滑暢如水,不見絲毫罣礙。

  「老三,」僧人挑眉嗤笑,滿面不豫。「你知道你是打我不過的罷?」

  「比試不贏,搏命未必。」諸葛殘鋒平平說道,聽不出半分煙火氣。

  「嚓」的一聲絲滑細響,天痴身後的大鐘頂端,粗逾杯口的環狀鐘紐斜斜滑落了半截,殘件哐當哐當地在鐘上彈跳兩次,才砰的一響墜落地面。

  天痴面上的冷蔑微凝,硬生生收斂幾分,取而代之的是狠戾與警省。

  諸葛殘鋒後發先至,攔在他與石世修之間,迅疾無倫的身法天痴全看在眼裡,與其說驚詫,倒不如說毫不意外——諸葛老三是個努力派,一別十數年,把自身的短板練成長處,簡直再合理不過。

  誰知諸葛真正下了死功夫的,豈止身法而已?

  他的「銑兵手」已練到能以隔空刀勁,削斷近三丈外的銅紐,且刀氣成弧,乍看是中宮直進,逼得凌空撲至的天痴半途而退,實則繞了大半個弧削下鐘紐,意在示警,不讓老兄弟輕舉妄動;若非預判了天痴的反應,無法造成這樣的效果。

  在舊誼疏淡、漸行漸遠的十多年間,並非只有自己在進步——天痴強烈感受到這點,不由得收起輕慢之心,只是石世修拊掌大笑的樣子太惹人厭,拉不下臉承認罷了。

  諸葛殘鋒轉頭道:「別笑了,老四。莫讓我後悔信你。」

  石世修這才收聲,伸出雙手,譏誚的眼神始終不離天痴,盯得僧人切齒咬牙,一逕戾笑。

  諸葛朝他脈中度入些許真氣,做了幾個簡單的反應測試,餘光一瞥天痴,權作示意,低問:「為何不說?」

  石世修明白其意,問的是「當年為何不明說」,慘然一笑:「我沒把握你會信我。你若不信,那也是理所當然。」諸葛無言以對。

  他是西北火工名門「三鼎鏖兵」中的白鼎一脈,投身軍旅前,白鼎派也如赤鼎派一般,早已沒落多年,門人流散,絕藝《銑兵手》在諸葛家五代單傳,成了靡草莊的家學。

  舉莊東遷後,諸葛殘鋒再不問江湖廟堂事,專心培育獨子諸葛承鼎,期望他青出於藍,乃至叩問聖僧大道,贏得「隨風化境」的不世絕傳。

  問題是:諸葛殘鋒是白玉京有數的高手、出類拔萃的匠師、體恤軍民的將領,但同時也是平凡的父親和糟糕的老師。

  諸葛承鼎在父親過於的嚴厲管教和殷盼下,一直都過得很辛苦,母親早逝,父親又寡言,缺乏緩衝調劑的父子關係日益緊繃,長成後遂負氣離家,浪跡天涯。

  在外闖蕩幾年,諸葛承鼎才慢慢體會父親的用心,兼之娶妻生子,思親之情油然而生,最終帶著妻兒返家,父子間得以重修天倫,漸入佳境。

  那幾年,該是諸葛殘鋒畢生最幸福快活的時刻:兒媳孝順、金孫可喜,愛子醉心武功鑄術,奮發上進,一門心思想著如何復興白鼎派的基業,光耀門楣,讓老父能金盆洗手,專心求道;即便如此,當諸葛承鼎提議舉行「匕鬯大典」時,諸葛殘鋒仍禁不住地猶豫起來,並未答應。

  匕鬯大典乃白鼎派的至高儀典。

  鬯發「暢」音,蓋指以秬麥釀的香酒,匕則是割肉的食器。

  二者並稱,指的是祭祀宗廟用的器具,本身便有大典的寓意。

  這個儀典通常是用來解決紛爭的——「鬯」也有弓套之意,引申為防具。

  爭執的雙方一鑄兵一造甲,著甲的一方須承擔更高的風險,若能成功守住,得到的自然也更多。

  在白鼎派的門史中,每遇非常時刻,無法按祖宗成法選出掌門,便會舉行匕鬯之典:候選者鍛打一甲披掛,由長老執門中首席鋒器刺之,能擋下即意味著身帶天命,為蒼天所選之人。

  畢竟造甲的工藝,乃白鼎派有別於赤鼎、玄鼎二家,獨一份兒的絕活,以甲決事、釋疑、傳承衣缽,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據說在三鼎未分家的古老年代,龍尾湖祖壇所立的祖師雕像,不執兵械,而是分持錘鑿,身披重甲,可見甲冑與鍛具做為本門根基,尚在刀劍之先。

  白鼎派自證高於赤玄二派的論述,往往根源於此。

  雖然赤鼎派和玄鼎派未有造甲技藝的傳承,但匕鬯大典並非白鼎派獨有,其餘兩派的匕鬯儀式多採取各造兵器、持以互斫的變通之法,連著名的「三鼎鏖兵」也是如此,故常為白鼎派門人所笑。

  諸葛承鼎的心氣甚高,不惟想承繼靡草莊的家業,更以重造、執掌白鼎派為目標,乃至混一三鼎,讓諸葛殘鋒心無旁鶩,專研聖僧之道,突破久勞無獲的多年困境。

  諸葛殘鋒不以為兒子的鑄煉造詣遜於自己,差的也就是些許火候,但承兒天分既高,用功又勤,本就沒甚好擔心,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應允諸葛承鼎召開匕鬯大典。

  諸葛承鼎為此十分煩惱,甚至隱約懷疑起:父親不如表面那般肯定自己,只是礙於父子情面,不忍直言。

  本想求助聖僧,奈何離三昧行蹤無定,正自徬徨,卻受到兩位叔伯的大肆鼓勵,仿佛久溺者忽遇浮草,精神為之一振。

  天痴上人——那會兒他還叫樊輕聖——鄙夷一切宗門祖制,卻對自造兵甲、兩兩對刺的勾當讚嘆不已,任何事上升到玩命的份上,一概值得尊敬,雖傻但牛,無話可說,是男人干就對了。

  這等妄言,諸葛殘鋒自未理會;真正動搖他的,是石世修的保證。

  「承兒所造之甲,我會親自檢查。」白衣秀士將柳眉般秀氣的名刀騶吾推過桌面,笑道:「你平生所鑄刀劍,有能砍斷這柄『五兵佩』的麼?」

  諸葛沉吟良久,審慎搖頭。

  「難說。便不計刀柄異材,此刀鋼質亦非凡品,能歷數百年而鋒芒不減,我想不透秘訣是什麼。」沒有耐久的把握,「難說」二字,卻是指鋒銳或可一搏,似狷實狂。

  石世修知他實無譏嘲之意,仍被微微一刺,強按下心頭慍惱,正色道:「你的刀劍若不能斷騶吾,必不能刺穿承兒之甲。我會確認這點,才讓他披甲上場。」

  諸葛殘鋒一向尊敬他的博學睿智,但事涉愛子的性命,不容含混,並未故作瞭然地收下這句意味不明的保證,定定地直視對方,靜待進一步的說明。

  「承兒攜甲來見我時,我將以騶吾試之。」石世修解釋道:「若刀能穿甲,我便說服他打消念頭,或新造一甲,或乾脆放棄匕鬯大典,因為他父親能造出與騶吾刀同樣鋒銳的刀劍,不可逞一時之快,枉自送命。」

  「未必能夠。」諸葛仍是搖頭。「只是難說。」

  石世修笑起來。

  「他不需要知道。這個謊言,由我來說便了。」

  「記住,」白衣秀士叮囑他:「甲上若有刀痕,代表擋住了騶吾,你的刀縱使強過五兵佩,我料也就是稍勝半籌,肯定捅不穿兩層甲,則大典續行無礙。

  「若甲上無痕,代表承兒不讓我試刀,興許是怕損及甲冑,難以示人,也可能有其他理由,那便請你換一把刀,毋須拿出平生之作,就用第二好……不,用第三好的作品罷。你兒子夠優秀的了,給他個機會。」

  諸葛殘鋒是帶著滿溢的感激離開不應廬的,石世修與他相識多年,從未在他面上看過那樣的神情。

  寡言不代表不懂人情心思,諸葛殘鋒深深明白:拒開匕鬯,將為好不容易修補復原的父子親情,帶來難以想像的巨大傷害。

  承兒眸底的徬徨、受傷和自我否定,將要壓不住了,一如父子間的日益緊繃,徘徊在即將爆發的臨界。

  他不能失去承兒。他已失去過一次,差點沒挺過來,承兒其實並不知道,他的浪子回頭究竟拯救了什麼。沒有人知道。

  諸葛殘鋒猶記得大典當日,平明前的驟雨將莊外的竹林洗得碧綠一片,晨光穿透匕首般的層疊竹葉,原本的青翠竟透著異樣的澄黃,筆直的葉脈如熔金般,是爐火在轉青之前的那種璀璨和飽滿,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那時,世界看起來美好極了。他還不知道自己將在稍後親手殺死獨子。

  承兒的甲衣完美到令人眼眶發熱,那是一襲形制古樸典雅的明光重鎧,兩環並置的護心鏡下綴著精巧的鱗甲片,石世修果然不負所托,成功說服他造了雙層甲。

  胸腰處的鎧形宛若鑌鐵生就的鮮活肌肉,將厚重靈活熔於一爐同冶,巧妙地取得平衡,無論機能或美感上俱無退讓,各自相競,最終雙雙攀上了巔頂。

  那是他從未擁有過的精巧匠藝。

  龍尾湖祖壇的聖像若仍存於世,披的肯定就是這樣的胄甲——諸葛殘鋒忍不住想。

  他於兵器未曾考慮過「美」,刀劍不比詩文書畫,美既斬不了人,求美何益?

  直到目睹鎧甲的瞬間,諸葛殘鋒才生出茅塞頓開之感。

  是承兒狠狠教訓了他一回,這巴掌搧得他有些暈,欣慰之餘,心頭竟隱隱竄生出一絲異樣。

  或許……是艷羨?

  年輕,是真好啊。承兒在這個年紀,便已磨練出這般技藝,未來將攀上何等境地!而我……卻已經老了啊。

  從莊內現場的一片靜默,諸葛殘鋒明白這不是自己的譫妄,受邀觀禮的眾人也與他一般同受震撼,而這正是承兒所精心策劃的結果。

  齊聚靡草莊的,是散落於東海各地的白鼎派支脈,大到如厲工門、刀錢五鹿氏這等開枝散葉小有名氣的派門,小至師徒單傳、已成家學的江湖散人,邀集二三十人前來觀禮,當中多數甚至沒見過《銑兵手》,只是仍有鍛造技藝的傳承。

  諸葛殘鋒也試圖聯繫過這些名義上的同祖遠親,但結果多半慘不忍睹,畢竟寧為雞首,勿為牛後,有的嫌白鼎派的招牌蒙塵已久,無利可圖,有的則老早便蹭著這塊招牌來營生,誰肯認一個半路殺出的正統傳人?

  有人說得更露骨:若肯以《銑兵手》秘笈為前訂,待他練成後,也不是不能考慮並宗……凡此種種,令人難以悉聽,不乏接觸過後,從此與靡草莊結下樑子的。

  這些人之所以願意親履漁陽,全是衝著匕鬯大典而來。

  樊輕聖是對的——以兵刺甲、以命相搏這種荒唐事,無論成或不成,那是決計難看不了,特別還是老子刺兒子,傻子才不來!

  直到承兒展示甲冑,才教眾人倒抽一口涼氣,徹底鎮住場子。

  很久以後,諸葛殘鋒才終於慢慢意識到:承兒行走江湖的那段日子,必與這些旁支有所接觸,乃至結下交情;登門遞帖時更是禮數周到,或誠意相邀,或極陳利害,仔細撒網,耐心等待。

  匕鬯大典是他收攏繩網的最後一步,而非撬動人脈的起點。

  回到儀典進行的當下。便是在東海以造盾甲聞名的厲工門和刀錢五鹿氏兩家,也不得不承認諸葛承鼎的鑄術遠超預期。

  眼看靡草莊鍛武雙絕,未來的主人又有羈縻招攬之意,若能以幫會的形式先結成一寬鬆大盟,在願享武功鑄術的前提下,便暫奉他諸葛家為盟首,對外以白鼎派盟的名義行事,似乎也不是一單不划算的買賣……微妙的氣氛轉變,正在讚嘆頻仍間悄悄醞釀著,未能逃過台上莊主那雙沉靜如恆的銳眼。

  除此之外,諸葛殘鋒更在明光鎧爍亮的左側護心鏡,瞥見一處細小的刮痕,落於繁複精巧的雕花間,連一貫吹毛求疵的承兒都未察覺,出手奇准,落點巧妙,必是石世修所留。

  縱以騶吾刀之銳,也無法刺穿明光鎧,這是無法親臨大典現場的老四,秘密向自己傳達的關鍵訊息——

  不對,不是這樣。石世修早在他上舟山求問的那天,就把答案告訴他了。

  「毋須平生之作,用次好……不,第三好的作品罷。」白衣秀士意味深長地看著他。「你兒子夠好了,給他個機會。」

  (他……這是讓我放水的意思麼?)

  諸葛殘鋒恍然大悟,忽覺好笑。

  忒簡單的道理,想必連三歲孩兒都能懂,我卻到現在才會過意來。

  交出掌門大位,毋須苦苦尋覓一件刀劍難傷的罕世胄甲,只要能放下就行。

  因為兵器——或說「選擇」——始終都在掌權者的手裡。

  錦袍男子的指尖,在整整齊齊並列在錦盤上的四柄利刃間游移著。

  這裡的每一柄都曾是他的「平生之作」。

  居首的劍器是在白玉京覆滅之後,他耗時十年才完成,鍛造它的每一錘里都飽含著悔恨、痛苦和思憶成狂,是他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堪回首的過往糾結著難以直面的如今,那仿佛連自身都想一併毀滅的自我厭棄,最終成就了此劍無可匹敵的堅與銳。

  劍成以來,它砍斷了石世修此前此後鍛造的每樣兵器,遍數舟山,僅騶吾能與之相對而無傷。

  號稱「百藝兼通」的石世修憤而不鑄刀劍,日後索性封爐,不知與此事是否有關。

  其名春草,劍長尺六,通體瑩碧,形如竹葉,是柄短劍。

  ——承兒之甲既擋下騶吾,便換春草也無妨。他忍不住想。

  臨時搭就的棚台之下,愛子正在媳婦和家丁的幫助下著甲——這本不是能公開示人的環節,但諸葛承鼎再度發揮超乎常人的敏銳直覺,臨時決定在場邊披掛,隨著甲冑精巧內構的展開,越來越多人湊近攀談,聊的內容也從鍛甲的技術層面,延伸到結盟合議的遠景。

  年輕的少莊主並未因此飄起,有來有回,合宜守分,不知不覺成為整個大典的最核心,五鹿氏和厲工門的代表分占他身畔除妻仆外最重要的位置,聯盟的穩固三角儼然成形,燈彩點綴的竹搭棚台反而成了角落,只余諸葛殘鋒默默在台上一隅,掙扎著要選哪柄利刃。

  遲疑的指尖移向居次的長刀,然後是旁邊的三尺脫鞘青鋒……最終停在置於錦盤最末的,毫不起眼的匕首之上。他想起承兒小時候的模樣。

  「良辰已至,」承兒清朗的聲音將他從紛亂雜識中喚回,似遠實近,莫名的有些陌生。

  「還請父親賜兵!」周圍歡聲雷動,迥異於初來乍到時的隔閡與觀望,簡直不像同一批人。

  「……是『莊主』才對。」不應該叫父親的,不成體統。

  他動了動嘴唇,不確定有無出聲,反正沒人能聽見他喑弱的糾正,更有可能是不在乎。

  你準備好了麼,承兒?

  他試圖望向台下眾人簇擁的愛子,青年身上耀眼的明光鎧卻恍若日輪,回映著刺目光華,難以迎視。

  回神時,諸葛殘鋒已持匕首走下,眾人對他選了盤上最不稱頭的兵器明顯是失望的,但毫不意外:匕鬯大典本就是擇賢讓位、一代新人送舊人之用,得保不失,順利過渡,豈非才是理所當然?

  走個過場,這靡草莊……不,該說是即將到來的白鼎盟新主,便要來啦!

  但你準備好了嗎,承兒?

  你知道江湖有多險惡嗎?

  這幫人只是貪圖你的家傳武功、鑄煉秘訣,乃至妻子的美色,靡草莊的財富等等,你能抵禦這些個無底的貪婪和惡意,準備好隨時與之廝殺拼搏,毫無迷惘?

  ——證明給我看。

  證明給我看,你準備好了。

  靡草莊之主的位子,不是這麼容易坐的,不是你想要就能拿走。證明給我看。

  不是這種喧囂的膚淺浮華,你披上甲冑時,有意識到這是賭上性命的愚行嗎?

  為了保護你我做了這麼多,你……終究是要拿命來賭的麼?你就這麼想證明,你比父親更強?

  那就來吧!

  證明你能獨當一面,穩坐一莊之主的位子……證明它。證明給我看……好好證明。就用你的性命來證——

  「噗」的一聲細響,匕首從諸葛承鼎的胸膈貫入,絲滑得如穿進牛油的炙刃,連鎧甲交疊的堅固結構、肋骨、臟器、血肉……都無法稍稍頓止。

  不起眼的烏黝匕尖在背甲上穿出俏皮的一小角,其上的細小血珠卻留之不住,輕巧地彈散開來,仿佛一離匕身又突然恢復成液體,砸碎在雕花細緻的甲冑之上。

  所有人都愣在當場,包括諸葛殘鋒自己。

  連受邀觀禮的樊輕聖、張沖都不及應變,瞠目結舌地坐在棚台另一側的太師椅中,仿佛正試圖理解著,何以諸葛殘鋒會突然動手弒子。

  時間像是停在了這既荒謬又駭人的一幕,始終無法恢復運轉。

  直到諸葛承鼎的妻子開始尖叫,撕心裂肺般的悽厲慟哭,猝不及防地迴蕩在春日怡人的山坳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