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孤獨是我的宿命/合格的研究對象
A 面
高中的第一個周末,感覺和之前也沒什麼不同。
爸媽白天照例去上班了,家裡只有我一個人。
寫寫作業,看看電視,聽聽廣播,胡思亂想,隨便走走,就過去了。
周一我早早來到學校,先去宿舍放些東西。
路上我突然想到莫可茗是不是已經離開了,這兩天我好像沒有想到過她,但一想到宿舍就自動想到她了。
說起來上周我也沒有和她告個別,怎麼說也是室友一場,而且以後應該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我又想到之前天天看到的下鋪床簾,好像從一開始我就習慣了它的存在,每次看到它也會有種安心的感覺,如果消失了,應該會感覺空落落的吧。
宿舍門鎖著,已經快七點了,室友應該都出門了。
我打開門,宿舍的樣子和上周沒什麼區別,床簾,還在。
我突然感覺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了,她沒有走。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沒有走,也不大清楚我為什麼不希望她走。
周末的兩天,我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
那時父母很忙,家裡經常只有我一個人,隨便玩著我能碰到的各種東西。
有時我會去附近的河邊或者田野玩,也是一個人。
印象中我同年的大半課餘時光都是一個人度過的,回憶就像一個紙片人的剪影在不同的背景上穿梭著。
其實當時我不感覺孤獨,或者說我對孤獨沒什麼概念。就像魚天天在水裡游,對水沒什麼概念吧。
我並不是沒有朋友。
小學時班裡有兩個同學和我關係還好,家也很近,放假時也時常一起玩。
但一般都是他們兩個比較近,而我和他們比較遠。
他們走在前邊,我跟在後邊,他們聊著什麼,我多數時間都是聽著,很少插話。
現在想來,我好像也算不上他們的朋友,只是跟隨著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好像對我來說,我只有一個人時,才能自由選擇我想做的事情,而和別人在一起時,主動權永遠都在別人那裡。
後來我慢慢知道了很多人和我不一樣,他們一個人的時候遠比和別人在一起的時間少。
我也慢慢對孤獨有了概念,我所感受的孤獨可能和別人感受到的截然不同。
對我來說,自由必然伴隨著孤獨,我喜歡自由,嚮往自由,所以孤獨是我的宿命。
想到「宿命」這個詞讓我感覺到有些震撼,或者恐懼。
孤獨真的是我的宿命嗎?
也許這只是我畫地為牢,也許我可以改變。
B 面
周末我和媽媽商量了租房的事情,最終媽媽還是同意我繼續在男生宿舍住下去。
我堅持是因為我隱隱感覺事情並沒有結束,就像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後,凡人的力量並不能讓它停止。
有時我感覺自己是一個很任性的人,甚至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什麼執著於某些事物,可能我很難和別人相處也和這有關。
有人說我自視清高看不起別人,我不能完全否定,但我好像很少看不起別人。
與其說看不起,不如說看不到。
是的,別人很難進入我的視線,別人很難讓我提起興趣。
但是即使有人讓我感興趣,我也未必想和他做朋友。
也許我和我感興趣的人,就像科學家和研究對象。
科學家不會想和他的研究對象做朋友,而只是好奇,想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一旦弄清楚了,興趣自然也就消失了吧。
所以說,陌辭寒就是我的研究對象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記住他的名字了。
他也姓「陌」,雖然和我的「莫」不一樣。
我之前還從未見過有人姓這個「陌」,會不會有人叫「陌生人」?
「陌生」,「莫名」,我和他的姓好像都有一種悲涼的色彩。
不過說起來,他也許真的是一個合格的研究對象,透露著一種毫不遮掩的神秘。
但他又不像一個難相處的人,對別人也是客氣的。
所以他為什麼不願意和別人交朋友呢?
也許他的內心世界足夠豐富多彩,即使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但我不認為一個高中生可以做到,甚至不確定有沒有人可以做到。
高中的第一個周末,感覺和之前也沒什麼不同。
爸媽白天照例去上班了,家裡只有我一個人。
寫寫作業,看看電視,聽聽廣播,胡思亂想,隨便走走,就過去了。
周一我早早來到學校,先去宿舍放些東西。
路上我突然想到莫可茗是不是已經離開了,這兩天我好像沒有想到過她,但一想到宿舍就自動想到她了。
說起來上周我也沒有和她告個別,怎麼說也是室友一場,而且以後應該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我又想到之前天天看到的下鋪床簾,好像從一開始我就習慣了它的存在,每次看到它也會有種安心的感覺,如果消失了,應該會感覺空落落的吧。
宿舍門鎖著,已經快七點了,室友應該都出門了。
我打開門,宿舍的樣子和上周沒什麼區別,床簾,還在。
我突然感覺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了,她沒有走。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沒有走,也不大清楚我為什麼不希望她走。
周末的兩天,我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
那時父母很忙,家裡經常只有我一個人,隨便玩著我能碰到的各種東西。
有時我會去附近的河邊或者田野玩,也是一個人。
印象中我同年的大半課餘時光都是一個人度過的,回憶就像一個紙片人的剪影在不同的背景上穿梭著。
其實當時我不感覺孤獨,或者說我對孤獨沒什麼概念。就像魚天天在水裡游,對水沒什麼概念吧。
我並不是沒有朋友。
小學時班裡有兩個同學和我關係還好,家也很近,放假時也時常一起玩。
但一般都是他們兩個比較近,而我和他們比較遠。
他們走在前邊,我跟在後邊,他們聊著什麼,我多數時間都是聽著,很少插話。
現在想來,我好像也算不上他們的朋友,只是跟隨著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好像對我來說,我只有一個人時,才能自由選擇我想做的事情,而和別人在一起時,主動權永遠都在別人那裡。
後來我慢慢知道了很多人和我不一樣,他們一個人的時候遠比和別人在一起的時間少。
我也慢慢對孤獨有了概念,我所感受的孤獨可能和別人感受到的截然不同。
對我來說,自由必然伴隨著孤獨,我喜歡自由,嚮往自由,所以孤獨是我的宿命。
想到「宿命」這個詞讓我感覺到有些震撼,或者恐懼。
孤獨真的是我的宿命嗎?
也許這只是我畫地為牢,也許我可以改變。
B 面
周末我和媽媽商量了租房的事情,最終媽媽還是同意我繼續在男生宿舍住下去。
我堅持是因為我隱隱感覺事情並沒有結束,就像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後,凡人的力量並不能讓它停止。
有時我感覺自己是一個很任性的人,甚至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什麼執著於某些事物,可能我很難和別人相處也和這有關。
有人說我自視清高看不起別人,我不能完全否定,但我好像很少看不起別人。
與其說看不起,不如說看不到。
是的,別人很難進入我的視線,別人很難讓我提起興趣。
但是即使有人讓我感興趣,我也未必想和他做朋友。
也許我和我感興趣的人,就像科學家和研究對象。
科學家不會想和他的研究對象做朋友,而只是好奇,想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一旦弄清楚了,興趣自然也就消失了吧。
所以說,陌辭寒就是我的研究對象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記住他的名字了。
他也姓「陌」,雖然和我的「莫」不一樣。
我之前還從未見過有人姓這個「陌」,會不會有人叫「陌生人」?
「陌生」,「莫名」,我和他的姓好像都有一種悲涼的色彩。
不過說起來,他也許真的是一個合格的研究對象,透露著一種毫不遮掩的神秘。
但他又不像一個難相處的人,對別人也是客氣的。
所以他為什麼不願意和別人交朋友呢?
也許他的內心世界足夠豐富多彩,即使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但我不認為一個高中生可以做到,甚至不確定有沒有人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