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梵志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闌人靜之際,蔣祿在府衙門前來回踱步,眉頭緊縮,心中憂慮重重。

  忽有馬蹄噠噠聲,由遠及近,踩過石板路。

  蔣祿耳力極佳,一聽便知是自家主子的坐騎,於是急忙理了理衣衫,帶著守衛迎了上去:「元帥,您可算回來了!」

  孟開平先一步迅速翻身下馬,隨手將馬鞭扔給蔣祿,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師杭攔腰抱下了馬。

  蔣祿緊隨其後,亦步亦趨跟著侍候,又見機附在他耳邊嘀嘀咕咕說了好一陣。

  孟開平眉頭微皺,抬手,止住了他的話。

  「我先送你回去。」孟開平溫和地同師杭低聲細語道:「不過恐怕不能多陪你了。」師杭知他事忙,便體諒道:「不必,你且去忙你的,幾步路罷了,我與青雲一道回去就好。」

  「夜深不便,留心腳下。」孟開平略一思索,頷首提醒道:「回去莫忘了瞧畫,還有許多禮都擱在一處了,你可要細細看罷,莫要辜負了我的心意。」

  師杭微笑著點頭,心內暗自好笑,真是沒見過這般送生辰賀禮的,仿佛要將前十六年欠的禮一併補給她才算滿意。

  目送師杭走遠,孟開平的臉色瞬間便陰沉下來。蔣祿見狀,再次上前道:「元帥,那福晟不僅遣使前來,還帶來了一位高麗女子……」

  孟開平冷冷撇了他一眼:「這種話,我若不攔你,是要在夫人面前說?」蔣祿當即膽寒道:「不敢,屬下再不敢了!」他覷了眼孟開平的神色,硬著頭皮繼續道:「只是那使者來時口出狂言,屬下實不敢擅作主張,還請元帥定奪。」

  孟開平不欲與他多言,抬步便往正廳而去。

  這廂,師杭揣著滿懷的心事回到露華閣中。她更了套輕便衣裙,又卸了頭上沉甸甸的釵環,甫一坐下,青雲便將繫著紅綢的畫卷取來了。

  畫卷展開,坡石用披麻皴,筆墨疏朗蕭淡,意境荒寒空寂。

  果真是好畫。

  倪瓚是連她爹娘都尤為推崇的山水大師,孟開平此番投其所好足以算作是正中下懷,也可見其花了心思。

  師杭細賞了賞畫,倍感珍愛,但同時心中也不免詫異——倪瓚素來清高,孟開平又是如何得了這畫的呢?

  難不成是以重金贖買得來的?

  不過這樣的困惑也只是一閃而過罷了,倪瓚四處雲遊,行蹤不定。

  思及此,師杭不禁輕笑一聲,那傢伙還同她誇口,若喜歡,往後再想尋什麼金石字畫只管知會他一聲便好,不管再難集的物件,他都有法子替她弄來。

  殊不知這般隱逸之士最難琢磨,若無緣分,能得此一幅已算三生有幸。

  當夜,孟開平回來得極晚,師杭睡得昏沉,也不知他究竟幾時幾刻睡下的。

  第二日,師杭原本瞧他面色無異,可待她問及昨夜何事時,孟開平卻道:「福晟派了使者來,言辭污穢,令人不齒。筠娘,我已查明了,上回你遇險也與福晟有關。狡兔死,走狗烹,那律塞台吉之女便是為他所殺。此去建德,我定不會輕饒他。」

  師杭心中猶若驚雷炸響,可不論她如何追問,孟開平卻再不肯多言。

  歲月靜好終究要被揭過了,她隱隱覺得這場美夢似乎到了該醒的時候。

  如此又過了半月余,恰逢三月初一,師杭想去寺中求籤,孟開平卻不肯同行,於是她只得帶了青雲一道。

  奇怪的是,簽已求罷,師杭在寺中繞了半晌,卻沒尋到解簽的師父。正欲回返,卻見一道熟悉身影映入眼帘。

  「朱先生?」

  彌勒殿中,青煙裊裊。朱升坐於蒲團之上,微笑望向她道:「但有疑竇,問之何妨?」

  原來他才是為她解簽之人,師杭深吸一口氣,也跪在蒲團上問道:「此去建德,還有何人隨行?」

  朱升答道:「旁人都是孟開平身邊多年親信,唯有一人與眾不同——平章將齊文忠任為親軍左副都指揮,此人是他外甥,既讓他為前鋒作戰,可見被寄予厚望。」

  師杭冷笑兩聲道:「任人唯親。」

  朱升卻搖搖頭道:「齊元興身邊儘是璞玉般驚才絕艷的少年郎君,筠丫頭,齊文忠同黃珏一般並不遜於孟開平,他只是缺少磨練罷了。軍中另有齊文正、郭英等人,日後你會見識到的。」

  師杭沉吟片刻,又問道:「先生也同行?」

  朱升頷首。

  聽聞朱先生在家鄉建新樓,齊元興還題字以賀。師杭嘆了口氣,問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先生,那您知道昨夜元軍使者來此何意麼?」

  朱升訝然道:「怎麼,孟開平竟未同你說?這事倒確與你有關。」說著,他將一頁信箋交與師杭:「『自古,臣雖無仕二姓者,妾卻有侍二夫者。孟元帥既好奪人之愛,師家女大可贈與元帥,此女亦為本官昔日寵姬,還望孟元帥笑納』……筠丫頭,這福晟性情大變,竟以此言羞辱孟開平,也難怪孟開平容忍不得。」

  師杭望著那頁紙上三分熟悉的字跡,根本無法相信這會是福晟說出的話。

  「那高麗女子呢?」她顫著嗓音問道:「孟開平是如何處置她的?」朱升憐憫地看著她:「殺了,那女子昨夜便被抬走了。至於使者,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孟開平饒了他一命,已放他回建德了。」

  頭頂是慈祥的彌勒,他們卻肆無忌彈妄談殺戮。師杭不甘質問道:「憑什麼?難道女子的命生來就更卑賤些嗎?」

  昨日的柔情蜜意皆成過眼雲煙,在血淋淋的人命面前,她的動搖與遲疑是多麼不足惜!

  師杭跪伏在蒲團上,啜泣道:「我明白了,其實他們全都是一樣的人。」

  朱升扶她起身,循循善誘道:「筠丫頭,《法句譬喻經》中有個『梵志夫婦摘花墜命因緣』的故事。說是有一梵志老者,家財萬貫,其子年二十,新婚燕爾,未及七日。夫妻二人同游,見到一株高大的奈樹,妻說想要樹上的花。於是梵志便爬上樹,摘下了花,贈予愛妻。妻得到後愛不釋手,還想再要一枝。於是梵志又爬上樹,誰料樹枝折斷,梵志失足墜地而亡。」

  「那梵志老者傷心欲絕,問佛為何如此。佛卻說,因為梵志前世曾慫恿一小兒射死了一隻鳥,此因在前,這一世便命中注定該有此果。你能埋怨第二朵花嗎?」

  無論其妻要與不要,無論梵志摘與不摘,無論是劫是緣,此生的結局該如何便會如何。

  你走哪條路,可能都通向失望與悔恨,但同樣,無論你選那條,都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他慈愛地撫了撫師杭的發頂,語氣溫和道:「所以,筠丫頭,不必瞻前顧後,大膽選罷。人活一世當隨性而為,不要讓自己困在委曲求全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