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回
但見煙波浩渺,茫茫一片。
湖水風拍浪驚,比之大海雖有不及,但戰舸微小,依然如同漂浮於驚濤駭浪之中的小舟。
不一會。
戰舸便與朱元璋大軍合兵一處。
楊逍遙見朱元璋坐艦左側一艘戰舸之上,高懸著一面大旗,上書一個「常」宇,右邊一艘戰舸的旌旗之上卻書寫了一個「徐」字,當下低聲道:「教主,常遇春將軍便在此間,我們便過去如何?」
張無忌心頭沉吟難決。
楊逍又道:「教主與常遇春情同手足,私下相見,並不礙事,見面之後,諸事或可大白。」張無忌心忖也對,如常遇春翻臉,自己搶一艘戰舸自行逃走便是。
當下要了一隻小舟,二人向常遇春座艦划去。
到得近前,張無忌只道求見常將軍有事稟報。
戰舸上見是明教中人,遂放下繩梯,二人攀上戰舸,一名士卒前去稟報,但聽裡面傳來一聲張無忌熟悉至極的聲音道:「請進來。」
張楊二人進入艙中,抬眼看去,但見一年約三十五六,虬髯虎目,威風凜凜有若天神的將軍端坐艙中,正是張無忌的生死之交——常遇春將軍。
數年不見,常遇春神勇更勝於當年。
常遇春卻因張無忌易容之後,未能認出二人,問道:「你二人有甚事情?」
張無忌見常遇春身側尚立有衛士,跪地晉見之後,卻不言語。
常遇春一揮手,衛士退出艙外。
楊逍退後立於門口,謹防有人偷聽。
張無忌低聲道:「常大哥,蝴蝶谷口以死相救之情,小弟終身不敢相忘,今日特前來拜訪。」
常遇春臉上陡現喜色,繼而疑惑不解地看看身前這兩個明教義軍小卒,顯是尚未認出。
張無忌微微一笑,幾把將臉上的石膏等物一一抓落,露出本來面目。
常遇春大喜過望,高聲道:「無忌兄弟……」話未說完,張無忌急忙作個手勢,讓他輕聲言語。
常遇春依舊莫名其妙,卻放低了聲音道:「無忌兄弟,這數年可想煞大哥了……哦,弟子參見教主。」言畢就要跪下,張無忌急忙將他扶起道:「常大哥休要折煞小弟了。這位是楊左使,現任明教教主。」常遇春亦躬身為禮。
張無忌見常遇春喜悅之情確乎出自衷心,心頭立時迷霧重重,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楊逍道:「常將軍與教主敘話,我到外邊看看風景。」說完閃身而出。
常遇春道:「無……教主,你突然辭去教主一職,數年間毫無音訊,卻是為何?」
張無忌道:「常大哥,我既已辭去教主之職,我二人還是兄弟相稱罷。」
常遇春乃性情中人,聞言爽快道:「行,無忌兄弟,可否將原因見告?」
張無忌見他如此,頓時心頭狂跳,臉色變得煞白無比。
此時真相即將大白,常遇春要不便是一個背信棄義、兩面三刀之人,要不便是素往那個豪爽仗義的英雄。
但不論哪種結局,對張無忌來說,都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當此之時,你讓他如何還能夠自持。
常遇春見張無忌臉色倏變,急道:「兄弟,可是身體不爽?」
張無忌搖搖頭,道:「常大哥,小弟之命,可說全仗大哥相救,若不是碰巧遇上你,我張無忌只怕早已屍骨都化成泥土了。」
常遇春哈哈大笑道:「兄弟何出此言,當年如不是你出手相救,我便早死在蝴蝶谷了。這些過往之事,兄弟便不用再提起了。」
張無忌道:「小弟這些年來早已不理教中之事……」遂將自己遠赴波斯數年之事說了。
常遇春嘖嘖稱奇。
張無忌接著道:「冷麵人一事,常大哥可否知曉?」
常遇春臉現憂色道:「此事數月之前,韋蝠王已將詳情告訴了我。但在見到韋蝠王前一日,大哥已接到不准調動軍隊的命令。先還只道有甚軍情,後來月余之內,卻無甚戰事。大哥此後每當思及此事,均感對不起總教諸王。聽說那日明教傷亡慘重,情況到底如何?」張無忌遂將詳情講了,常遇春聽到五散人竟只剩張中一人,不由惆然喟嘆,良久不語。
張無忌道:「尚有一事,涉及教中事務,小弟雖已不理明教中事,但此事與小弟大有干係,尚請大哥直言相告。昔日濠州城的地牢之中,常大哥和徐大哥,還有朱大哥曾商議過要處死一人,此人是誰?」
常遇春笑道:「此人關係與你極好,我和徐大哥原本要向你稟報的,奈何你一去波斯數年,竟然找你不到。」
張無忌失聲道:「此人不是……」
常遇春道:「當時教主有所不知,我們大家都幾乎被他騙了。他暗中勾結元朝之事,我和徐大哥手中確有證據,到也並未冤枉了他。只是兄弟多年,畢竟令人感慨良多。」
張無忌顫聲道:「此人到底是誰?」
常遇春奇道:「韓林兒呀。聽朱元璋大哥說,你當日曾到過濠州城,此事已向你稟報過了。」
張無忌但覺腦袋中「嗡」的一聲,便即癱在座椅之上,昏迷過去。
常遇春大驚道:「兄弟,兄弟,你怎麼了?」楊逍聽得常遇春大聲呼叫,急忙推開艙門進去,看了一眼便道:「常將軍,沒事,他只是昏迷過去,一會便會好的。」言畢用指點住張無忌人中大穴,透入少許內力,張無忌便即醒轉。
楊逍見張無忌如此,已知他昔日退位定是中了朱元璋的奸計。
此事在他預料之中,此時心中反到覺得坦然。
見張無忌醒轉,便急忙使個眼神,讓他冷靜一些,別莽撞行事。
常遇春卻道:「怎麼。你不知此事麼?」
張無忌嘆氣道:「人既已死,夫何復言。隨他去罷。」神情甚是悽苦,當下岔開話題,問起常遇春別來詳情。
常遇春輕描淡寫地說了會,不過儘是些行軍打仗之事。
便這緩得一緩,張無忌已回過神來,道:「常大哥,小弟此番前來,只為莫七叔報仇,若能手刃了陳友諒這廝,也可告慰莫七叔在天之靈。」莫聲谷之死與陳友諒有極大幹系,常遇春盡皆知曉。
聽了此言,長嘆一聲道:「既有你在此,陳友諒這廝定然難逃了。賢弟二人稍候,我這便去請徐大哥前來相見。」
張無忌急道:「大哥請坐。小弟此番前來,只為報私仇而已,是以這才易容改裝。徐大哥軍事繁忙,便不用驚擾了。」常遇春正待置言,見張無忌神情堅決,只得作罷。
卻聽張無忌又道:「小弟實有難言之隱,便請常大哥不要對任何人提起見到小弟二人之事。如若方便,我二人,還有韋蝠王、范右使等四人便留在大哥這艘戰舸之上,待此間事了,來日再與常大哥相會。」常遇春自是答應了。
張無忌道:「小弟初學醫術之時,用藥太過霸道,竟將大哥陽壽折了四十年。這數年小弟如同閒雲野鶴,心無旁鶩,思得一法,練了二枚丹藥隨身帶著,便請大哥服下,當可挽回昔年失誤。」常遇春知他對此事一直內疚不已,當下笑道:「昔年如不是賢弟相救,我已早死了,折幾年陽壽又打甚麼緊,到讓兄弟費心了。」言畢接他藥丸,張口便吞下。
張無忌卻正色道:「常大哥乃明教義軍之大將,肩負重任,自當愛惜身體才是。」常遇春見張無忌突然嚴肅,神情之中,竟有一股教主的威信,當下凜然而尊。
張無忌素來頭痛這等軍國大事,當洞曉朱元璋的野心之後,難免心如死灰,唯願常遇春和徐達二人能夠身體康健,只要有此二人,朱元璋便不至於太過放肆。
轉念卻又想到,以自己一教之主,尚且被朱元璋暗算,徐常二位卻是朱元璋的部下,若他要除了這二人,想來也不過舉手之勞。
不覺替徐達和常遇春二人深感憂慮。
一夜無事。第二天,朱元璋坐船之上升起紅旗,全部水師,分作二十隊,揚帆向陳友諒艦隊駛去,決戰開始了。
張無忌來到甲板上,只見數百名士卒均手執各式各樣的火器,站在船邊,人人臉色肅然,準備激戰,竟無一人稍現懼色。
此時陳友諒亦麾舟迎面駛來,巨舟相聯,行駛雖然緩慢,卻有排山倒海之勢。
明軍戰艦十分矮小,但行動卻甚是迅速。
眼看雙方便將進入射程,對面那艘迅速靠近的戰艦上面已密密麻麻站滿了手執弓箭標槍的士兵,只待一聲令下,便要開戰。
突然吶喊暴起,眾士卒依計而行,數百枚火器向靠近的敵艦齊發。
一陣震耳欲聾的響聲過後。
那敵艦已燃起火。
此時士卒已扔下火器,操起弓箭與敵艦士兵對射起來。
張無忌揮弓擋開如飛蝗般射來的長箭,只待船隻靠攏,便即躍上廝殺。
雙方全面開戰,寧靜的湖面上,頓時硝煙瀰漫。
火攻之計甚是大妙,霎時之間,陳友諒便有幾十艘戰艦起火。
不料已有敵人從高處跳入坐船。
當即短兵相接,刀光飛舞,直殺得昏天黑地,血染湖水。
一番廝殺之後,張無忌等人背貼著背,一躍而上敵艦。
張無忌見腳邊有根燃燒的木棍,乘機撿將起來,一邊砍殺,一邊大縱其火。
常遇春恐眾人有失,早緊隨而來。
大家合在一處,往來衝殺,竟無人能擋。
眾人從這船躍到那船,竟點燃了數十面船帆。
頓時濃煙滾滾,火焰沖天。
另一邊,徐達始一交戰,便身先士卒,奪得一艘巨艦。
俞通海等四處放火,焚毀敵舟二十多艘,連徐達所奪得之巨艦亦被殃及。
徐達只得一面忙命士卒滅火,一面奮力再戰。
眼見徐達前後左右的敵艦盡皆著火燃燒,朱元璋唯恐徐達有失,忙遣舟往援。
徐達得了援舟,越發奮勇,竟鼓帆直衝殺入陳友諒艦隊深處。
這一戰從早上殺到日暮,陳友諒雖然失敗,但朱元璋亦損失慘重,當下鳴金收兵。
朱元璋聽從劉基妙計,命常遇春選得敢死士數十人,入夜,眾敢死士看準風向,分駕裝載易燃物品輕舟七艘,闖敵陣,縱火焚燒。
霎時間,風烈火熾,煙焰彌天,湖面之上火光沖天。
直將鄱陽湖水映照得血紅一片。
陳友諒軍因激戰一日,早已疲憊不堪,又因艦隊互相聯結在一起,逃跑甚是艱難,將士被燒死和落水溺死者不計其數。
陳友諒無可奈何,只得麾軍後退十數里, 將一應起火艦隻拋棄不理,才得以拋錨休整。
數日之後,陳友諒稍事休整,復聯舟迎戰,旌旗帆穡,遙望如林。
朱元璋用劉基之計,待湖面忽起狂風,從震坎方位起勢,呼嘯著直撲西南方位。
陳友諒正率卒巡視,忽見江中遙遙駛來七隻小舟,滿載士卒,乘著風勢,須臾便近。
陳友諒知明軍來犯,急令弓箭手猛射。
此時湖上駭浪濤天,濃霧瀰漫,隱約只見明軍士卒兀自穩立船頭, 箭簇射去,竟無一人摔倒。
小舟愈來愈近,遂改用槊遙刺,數千隻槊飛擲過去,明軍依舊直立不倒。
待到近前,卻見這些士卒全部是戴盔環甲之草人。
陳友諒懷疑萬分。
便在此時,舟中所藏明軍死士,各將硫磺火藥等物紛紛拋至陳友諒的巨艦。
霎時間烈焰騰空,風急火烈,四面燃燒。
常遇春和張無忌等人復又殺到,陳友諒叫苦不迭。
知不能敵,陳友諒便欲向西逃遁,怎奈大船連鎖,轉掉不靈。
待砍斷鐵索各自逃命之時,焚死溺死被殺士卒,已不計其數。
除友諒軍驚恐逃遁之中,又有幾艘戰艦互撞而沉。
此一役,明軍大獲全勝。
陳友諒逃出一程之後,回首望著兀自燃燒得火紅連天的戰艦,恨得咬牙切齒,但大勢已去,只能退守鞋山。。
朱元璋追至罌子口,因水面甚狹,亦不敢輕進,遂泊舟口處。
如此相持數日,陳友諒竟不敢出戰。
朱元璋左右無事,便修書一封,盡情奚落陳友諒。
陳友諒讀得愈忿,遂率軍來戰。
奈何朱元璋放歸俘虜,陳軍早失鬥志,而明軍士卒,均知陳友諒殘殺俘虜,是以人人寧死也不願降,個個奮勇衝殺。
陳友諒連敗數陣,知大勢已去,遂冒死突圍,明軍迎頭痛擊。
陳友諒逃命要緊,竟連家眷都無暇顧及,只帶驍將張定邊易船 潛渡湖口。
張無忌等人早已瞧在眼中,遂亦乘舟追去。
陳友諒堪堪將近湖口,忽見前邊清一色的明軍水師早已嚴陣以待。
部下驚告陳友諒,陳友諒從窗中探頭察看,不由得心膽俱裂,張口結舌,竟說不出話來。
張無忌瞧得清楚,當即彎弓搭箭。
「颼」地一箭射出,長箭正中陳友諒右目,其勢甚急貫睛及顱,陳友諒立即斃命。張無忌一聲長嘆,將硬弓扔在湖水之中,道:「七叔,孩兒今日替你報得大仇,願你在天之靈安息吧!」此時張定邊依然冒死衝殺。張無忌心灰意懶,便即回舟,尋到常遇春。
陳友諒戰死,其殘部不久便被消滅。
戰事已息,休整數日,朱元璋即率大軍回應天。
張無忌等人亦潛入應天明查暗訪多日,竟毫無結果。
這時史紅石接到丐幫密報,說玄冥二老出現在紫金山附近,當下眾人與常遇春作別,急忙趕往紫金山。
來到紫金山下,卻見玄冥二老從山腰一個廟觀中出來。
眾人立刻埋伏好,待得玄冥二老走近,張無忌彈身而出,身形凌空,猶如雄鷹俯擊,直撲向玄冥二老。
玄冥二老猶未知覺,張無忌已將功力發揮至十二成,欲立斃玄冥二老於掌下。
玄冥二老身經百戰,江湖經驗何等老道,聽得風起,雖末看清偷襲之人是誰,但知來人定是敵非友。
電光石火之間,他們一個側身,連消帶打,筆杖齊出,竟反守為攻。
可張無忌的功力不是一般人可比擬的,饒是如此,雖逼退了張無忌的進攻,玄冥二老也被九陽神功的餘威帶動得原地轉圈。
殷梨亭長劍一舉,倏地向鶴筆翁刺去。
鶴筆翁堪堪狼狽至極避開張無忌石破驚天一擊,驚魂未定,忽覺身後長劍已疾刺而至,直驚得魂飛天外,身形疾向右閃。
但聽「嗤」的一聲,鶴筆翁只覺左肩劇痛,已被殷梨亭刺中一劍。
他不敢回身,又向前掠出數丈,但楊逍已趕到,一掌擊碎了鶴筆翁的頭骨。
另一邊,韋一笑和范遙也聯手解決了鹿杖客。長期以來,玄冥二老一直為虎作倀,今日終於被明教眾人滅掉,也算是惡貫滿盈。
除去玄冥二老後,眾人不約而同地把目光定格在廟觀上。
那是一座殘破的古廟,兩扇門神已斑剝不堪。
一座破舊的廟。古老的廟。
張無忌只看了古廟一眼,就驀然覺得,他和古廟之間,將會有一場狂風暴雪。
韋一笑望定古廟,仿佛廟裡以匿伏著一頭洪荒猛獸,那血腥味把他噬血的情結全都激發了出來。
楊逍、范遙鎖定古廟,英氣勃發,似乎又回到逍遙二仙風流瀟灑肆意江湖的時代。
殷梨亭遙望古廟,長劍不住地顫動,好像裡面有他這一生的宿敵。
只有史紅石見大家都看向古廟,她也看古廟。
但古廟是古廟,什麼也沒有。
她納悶了:「怪,古廟有什麼好看的?」
門開處,出來了一個人,一個女人。
她穿著整齊的粗服,衫裙沒有鑲花邊,十分樸素。
雖說臉非常醜陋,整個人卻端莊得體,落落大方,只有一雙大腳顯得很突出。
楊逍「噫」了一聲:「原來是朱元璋的老婆馬秀英。」
只聽馬秀英道:「各位遠來是客,請進來坐一坐吧。」
張無忌略一思索,手一揮:「走!」眾人跟著他一起進入廟觀。
湖水風拍浪驚,比之大海雖有不及,但戰舸微小,依然如同漂浮於驚濤駭浪之中的小舟。
不一會。
戰舸便與朱元璋大軍合兵一處。
楊逍遙見朱元璋坐艦左側一艘戰舸之上,高懸著一面大旗,上書一個「常」宇,右邊一艘戰舸的旌旗之上卻書寫了一個「徐」字,當下低聲道:「教主,常遇春將軍便在此間,我們便過去如何?」
張無忌心頭沉吟難決。
楊逍又道:「教主與常遇春情同手足,私下相見,並不礙事,見面之後,諸事或可大白。」張無忌心忖也對,如常遇春翻臉,自己搶一艘戰舸自行逃走便是。
當下要了一隻小舟,二人向常遇春座艦划去。
到得近前,張無忌只道求見常將軍有事稟報。
戰舸上見是明教中人,遂放下繩梯,二人攀上戰舸,一名士卒前去稟報,但聽裡面傳來一聲張無忌熟悉至極的聲音道:「請進來。」
張楊二人進入艙中,抬眼看去,但見一年約三十五六,虬髯虎目,威風凜凜有若天神的將軍端坐艙中,正是張無忌的生死之交——常遇春將軍。
數年不見,常遇春神勇更勝於當年。
常遇春卻因張無忌易容之後,未能認出二人,問道:「你二人有甚事情?」
張無忌見常遇春身側尚立有衛士,跪地晉見之後,卻不言語。
常遇春一揮手,衛士退出艙外。
楊逍退後立於門口,謹防有人偷聽。
張無忌低聲道:「常大哥,蝴蝶谷口以死相救之情,小弟終身不敢相忘,今日特前來拜訪。」
常遇春臉上陡現喜色,繼而疑惑不解地看看身前這兩個明教義軍小卒,顯是尚未認出。
張無忌微微一笑,幾把將臉上的石膏等物一一抓落,露出本來面目。
常遇春大喜過望,高聲道:「無忌兄弟……」話未說完,張無忌急忙作個手勢,讓他輕聲言語。
常遇春依舊莫名其妙,卻放低了聲音道:「無忌兄弟,這數年可想煞大哥了……哦,弟子參見教主。」言畢就要跪下,張無忌急忙將他扶起道:「常大哥休要折煞小弟了。這位是楊左使,現任明教教主。」常遇春亦躬身為禮。
張無忌見常遇春喜悅之情確乎出自衷心,心頭立時迷霧重重,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楊逍道:「常將軍與教主敘話,我到外邊看看風景。」說完閃身而出。
常遇春道:「無……教主,你突然辭去教主一職,數年間毫無音訊,卻是為何?」
張無忌道:「常大哥,我既已辭去教主之職,我二人還是兄弟相稱罷。」
常遇春乃性情中人,聞言爽快道:「行,無忌兄弟,可否將原因見告?」
張無忌見他如此,頓時心頭狂跳,臉色變得煞白無比。
此時真相即將大白,常遇春要不便是一個背信棄義、兩面三刀之人,要不便是素往那個豪爽仗義的英雄。
但不論哪種結局,對張無忌來說,都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當此之時,你讓他如何還能夠自持。
常遇春見張無忌臉色倏變,急道:「兄弟,可是身體不爽?」
張無忌搖搖頭,道:「常大哥,小弟之命,可說全仗大哥相救,若不是碰巧遇上你,我張無忌只怕早已屍骨都化成泥土了。」
常遇春哈哈大笑道:「兄弟何出此言,當年如不是你出手相救,我便早死在蝴蝶谷了。這些過往之事,兄弟便不用再提起了。」
張無忌道:「小弟這些年來早已不理教中之事……」遂將自己遠赴波斯數年之事說了。
常遇春嘖嘖稱奇。
張無忌接著道:「冷麵人一事,常大哥可否知曉?」
常遇春臉現憂色道:「此事數月之前,韋蝠王已將詳情告訴了我。但在見到韋蝠王前一日,大哥已接到不准調動軍隊的命令。先還只道有甚軍情,後來月余之內,卻無甚戰事。大哥此後每當思及此事,均感對不起總教諸王。聽說那日明教傷亡慘重,情況到底如何?」張無忌遂將詳情講了,常遇春聽到五散人竟只剩張中一人,不由惆然喟嘆,良久不語。
張無忌道:「尚有一事,涉及教中事務,小弟雖已不理明教中事,但此事與小弟大有干係,尚請大哥直言相告。昔日濠州城的地牢之中,常大哥和徐大哥,還有朱大哥曾商議過要處死一人,此人是誰?」
常遇春笑道:「此人關係與你極好,我和徐大哥原本要向你稟報的,奈何你一去波斯數年,竟然找你不到。」
張無忌失聲道:「此人不是……」
常遇春道:「當時教主有所不知,我們大家都幾乎被他騙了。他暗中勾結元朝之事,我和徐大哥手中確有證據,到也並未冤枉了他。只是兄弟多年,畢竟令人感慨良多。」
張無忌顫聲道:「此人到底是誰?」
常遇春奇道:「韓林兒呀。聽朱元璋大哥說,你當日曾到過濠州城,此事已向你稟報過了。」
張無忌但覺腦袋中「嗡」的一聲,便即癱在座椅之上,昏迷過去。
常遇春大驚道:「兄弟,兄弟,你怎麼了?」楊逍聽得常遇春大聲呼叫,急忙推開艙門進去,看了一眼便道:「常將軍,沒事,他只是昏迷過去,一會便會好的。」言畢用指點住張無忌人中大穴,透入少許內力,張無忌便即醒轉。
楊逍見張無忌如此,已知他昔日退位定是中了朱元璋的奸計。
此事在他預料之中,此時心中反到覺得坦然。
見張無忌醒轉,便急忙使個眼神,讓他冷靜一些,別莽撞行事。
常遇春卻道:「怎麼。你不知此事麼?」
張無忌嘆氣道:「人既已死,夫何復言。隨他去罷。」神情甚是悽苦,當下岔開話題,問起常遇春別來詳情。
常遇春輕描淡寫地說了會,不過儘是些行軍打仗之事。
便這緩得一緩,張無忌已回過神來,道:「常大哥,小弟此番前來,只為莫七叔報仇,若能手刃了陳友諒這廝,也可告慰莫七叔在天之靈。」莫聲谷之死與陳友諒有極大幹系,常遇春盡皆知曉。
聽了此言,長嘆一聲道:「既有你在此,陳友諒這廝定然難逃了。賢弟二人稍候,我這便去請徐大哥前來相見。」
張無忌急道:「大哥請坐。小弟此番前來,只為報私仇而已,是以這才易容改裝。徐大哥軍事繁忙,便不用驚擾了。」常遇春正待置言,見張無忌神情堅決,只得作罷。
卻聽張無忌又道:「小弟實有難言之隱,便請常大哥不要對任何人提起見到小弟二人之事。如若方便,我二人,還有韋蝠王、范右使等四人便留在大哥這艘戰舸之上,待此間事了,來日再與常大哥相會。」常遇春自是答應了。
張無忌道:「小弟初學醫術之時,用藥太過霸道,竟將大哥陽壽折了四十年。這數年小弟如同閒雲野鶴,心無旁鶩,思得一法,練了二枚丹藥隨身帶著,便請大哥服下,當可挽回昔年失誤。」常遇春知他對此事一直內疚不已,當下笑道:「昔年如不是賢弟相救,我已早死了,折幾年陽壽又打甚麼緊,到讓兄弟費心了。」言畢接他藥丸,張口便吞下。
張無忌卻正色道:「常大哥乃明教義軍之大將,肩負重任,自當愛惜身體才是。」常遇春見張無忌突然嚴肅,神情之中,竟有一股教主的威信,當下凜然而尊。
張無忌素來頭痛這等軍國大事,當洞曉朱元璋的野心之後,難免心如死灰,唯願常遇春和徐達二人能夠身體康健,只要有此二人,朱元璋便不至於太過放肆。
轉念卻又想到,以自己一教之主,尚且被朱元璋暗算,徐常二位卻是朱元璋的部下,若他要除了這二人,想來也不過舉手之勞。
不覺替徐達和常遇春二人深感憂慮。
一夜無事。第二天,朱元璋坐船之上升起紅旗,全部水師,分作二十隊,揚帆向陳友諒艦隊駛去,決戰開始了。
張無忌來到甲板上,只見數百名士卒均手執各式各樣的火器,站在船邊,人人臉色肅然,準備激戰,竟無一人稍現懼色。
此時陳友諒亦麾舟迎面駛來,巨舟相聯,行駛雖然緩慢,卻有排山倒海之勢。
明軍戰艦十分矮小,但行動卻甚是迅速。
眼看雙方便將進入射程,對面那艘迅速靠近的戰艦上面已密密麻麻站滿了手執弓箭標槍的士兵,只待一聲令下,便要開戰。
突然吶喊暴起,眾士卒依計而行,數百枚火器向靠近的敵艦齊發。
一陣震耳欲聾的響聲過後。
那敵艦已燃起火。
此時士卒已扔下火器,操起弓箭與敵艦士兵對射起來。
張無忌揮弓擋開如飛蝗般射來的長箭,只待船隻靠攏,便即躍上廝殺。
雙方全面開戰,寧靜的湖面上,頓時硝煙瀰漫。
火攻之計甚是大妙,霎時之間,陳友諒便有幾十艘戰艦起火。
不料已有敵人從高處跳入坐船。
當即短兵相接,刀光飛舞,直殺得昏天黑地,血染湖水。
一番廝殺之後,張無忌等人背貼著背,一躍而上敵艦。
張無忌見腳邊有根燃燒的木棍,乘機撿將起來,一邊砍殺,一邊大縱其火。
常遇春恐眾人有失,早緊隨而來。
大家合在一處,往來衝殺,竟無人能擋。
眾人從這船躍到那船,竟點燃了數十面船帆。
頓時濃煙滾滾,火焰沖天。
另一邊,徐達始一交戰,便身先士卒,奪得一艘巨艦。
俞通海等四處放火,焚毀敵舟二十多艘,連徐達所奪得之巨艦亦被殃及。
徐達只得一面忙命士卒滅火,一面奮力再戰。
眼見徐達前後左右的敵艦盡皆著火燃燒,朱元璋唯恐徐達有失,忙遣舟往援。
徐達得了援舟,越發奮勇,竟鼓帆直衝殺入陳友諒艦隊深處。
這一戰從早上殺到日暮,陳友諒雖然失敗,但朱元璋亦損失慘重,當下鳴金收兵。
朱元璋聽從劉基妙計,命常遇春選得敢死士數十人,入夜,眾敢死士看準風向,分駕裝載易燃物品輕舟七艘,闖敵陣,縱火焚燒。
霎時間,風烈火熾,煙焰彌天,湖面之上火光沖天。
直將鄱陽湖水映照得血紅一片。
陳友諒軍因激戰一日,早已疲憊不堪,又因艦隊互相聯結在一起,逃跑甚是艱難,將士被燒死和落水溺死者不計其數。
陳友諒無可奈何,只得麾軍後退十數里, 將一應起火艦隻拋棄不理,才得以拋錨休整。
數日之後,陳友諒稍事休整,復聯舟迎戰,旌旗帆穡,遙望如林。
朱元璋用劉基之計,待湖面忽起狂風,從震坎方位起勢,呼嘯著直撲西南方位。
陳友諒正率卒巡視,忽見江中遙遙駛來七隻小舟,滿載士卒,乘著風勢,須臾便近。
陳友諒知明軍來犯,急令弓箭手猛射。
此時湖上駭浪濤天,濃霧瀰漫,隱約只見明軍士卒兀自穩立船頭, 箭簇射去,竟無一人摔倒。
小舟愈來愈近,遂改用槊遙刺,數千隻槊飛擲過去,明軍依舊直立不倒。
待到近前,卻見這些士卒全部是戴盔環甲之草人。
陳友諒懷疑萬分。
便在此時,舟中所藏明軍死士,各將硫磺火藥等物紛紛拋至陳友諒的巨艦。
霎時間烈焰騰空,風急火烈,四面燃燒。
常遇春和張無忌等人復又殺到,陳友諒叫苦不迭。
知不能敵,陳友諒便欲向西逃遁,怎奈大船連鎖,轉掉不靈。
待砍斷鐵索各自逃命之時,焚死溺死被殺士卒,已不計其數。
除友諒軍驚恐逃遁之中,又有幾艘戰艦互撞而沉。
此一役,明軍大獲全勝。
陳友諒逃出一程之後,回首望著兀自燃燒得火紅連天的戰艦,恨得咬牙切齒,但大勢已去,只能退守鞋山。。
朱元璋追至罌子口,因水面甚狹,亦不敢輕進,遂泊舟口處。
如此相持數日,陳友諒竟不敢出戰。
朱元璋左右無事,便修書一封,盡情奚落陳友諒。
陳友諒讀得愈忿,遂率軍來戰。
奈何朱元璋放歸俘虜,陳軍早失鬥志,而明軍士卒,均知陳友諒殘殺俘虜,是以人人寧死也不願降,個個奮勇衝殺。
陳友諒連敗數陣,知大勢已去,遂冒死突圍,明軍迎頭痛擊。
陳友諒逃命要緊,竟連家眷都無暇顧及,只帶驍將張定邊易船 潛渡湖口。
張無忌等人早已瞧在眼中,遂亦乘舟追去。
陳友諒堪堪將近湖口,忽見前邊清一色的明軍水師早已嚴陣以待。
部下驚告陳友諒,陳友諒從窗中探頭察看,不由得心膽俱裂,張口結舌,竟說不出話來。
張無忌瞧得清楚,當即彎弓搭箭。
「颼」地一箭射出,長箭正中陳友諒右目,其勢甚急貫睛及顱,陳友諒立即斃命。張無忌一聲長嘆,將硬弓扔在湖水之中,道:「七叔,孩兒今日替你報得大仇,願你在天之靈安息吧!」此時張定邊依然冒死衝殺。張無忌心灰意懶,便即回舟,尋到常遇春。
陳友諒戰死,其殘部不久便被消滅。
戰事已息,休整數日,朱元璋即率大軍回應天。
張無忌等人亦潛入應天明查暗訪多日,竟毫無結果。
這時史紅石接到丐幫密報,說玄冥二老出現在紫金山附近,當下眾人與常遇春作別,急忙趕往紫金山。
來到紫金山下,卻見玄冥二老從山腰一個廟觀中出來。
眾人立刻埋伏好,待得玄冥二老走近,張無忌彈身而出,身形凌空,猶如雄鷹俯擊,直撲向玄冥二老。
玄冥二老猶未知覺,張無忌已將功力發揮至十二成,欲立斃玄冥二老於掌下。
玄冥二老身經百戰,江湖經驗何等老道,聽得風起,雖末看清偷襲之人是誰,但知來人定是敵非友。
電光石火之間,他們一個側身,連消帶打,筆杖齊出,竟反守為攻。
可張無忌的功力不是一般人可比擬的,饒是如此,雖逼退了張無忌的進攻,玄冥二老也被九陽神功的餘威帶動得原地轉圈。
殷梨亭長劍一舉,倏地向鶴筆翁刺去。
鶴筆翁堪堪狼狽至極避開張無忌石破驚天一擊,驚魂未定,忽覺身後長劍已疾刺而至,直驚得魂飛天外,身形疾向右閃。
但聽「嗤」的一聲,鶴筆翁只覺左肩劇痛,已被殷梨亭刺中一劍。
他不敢回身,又向前掠出數丈,但楊逍已趕到,一掌擊碎了鶴筆翁的頭骨。
另一邊,韋一笑和范遙也聯手解決了鹿杖客。長期以來,玄冥二老一直為虎作倀,今日終於被明教眾人滅掉,也算是惡貫滿盈。
除去玄冥二老後,眾人不約而同地把目光定格在廟觀上。
那是一座殘破的古廟,兩扇門神已斑剝不堪。
一座破舊的廟。古老的廟。
張無忌只看了古廟一眼,就驀然覺得,他和古廟之間,將會有一場狂風暴雪。
韋一笑望定古廟,仿佛廟裡以匿伏著一頭洪荒猛獸,那血腥味把他噬血的情結全都激發了出來。
楊逍、范遙鎖定古廟,英氣勃發,似乎又回到逍遙二仙風流瀟灑肆意江湖的時代。
殷梨亭遙望古廟,長劍不住地顫動,好像裡面有他這一生的宿敵。
只有史紅石見大家都看向古廟,她也看古廟。
但古廟是古廟,什麼也沒有。
她納悶了:「怪,古廟有什麼好看的?」
門開處,出來了一個人,一個女人。
她穿著整齊的粗服,衫裙沒有鑲花邊,十分樸素。
雖說臉非常醜陋,整個人卻端莊得體,落落大方,只有一雙大腳顯得很突出。
楊逍「噫」了一聲:「原來是朱元璋的老婆馬秀英。」
只聽馬秀英道:「各位遠來是客,請進來坐一坐吧。」
張無忌略一思索,手一揮:「走!」眾人跟著他一起進入廟觀。